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对孩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终身的,家庭教育的取向决定与影响了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势。
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开始于家庭。家庭环境、家庭价值取向、家庭教育的理念直接影响到儿童社会化的趋向。对于这种重要性的认识似乎已不成问题,问题在于怎样发挥这种重要性,将这种重要性置于何种理念上,此乃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家庭的结构以及成员的组成而言,家庭对孩童的重视是顺理成章的。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力度已大大超出了我们的经济承受程度,中国人有重教育的传统,总想把自己未实现的抱负寄希望于下一代,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之高稳居世界之前列,宁愿节衣缩食也不能亏待对孩子的教育与期望,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智力已成为资本的象征,家庭教育的积极性更是有增无减,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家庭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将技能与智力的训练当作家庭教育全部内涵时,家庭教育就会失去其本来目的,同时也丝毫不利于对受教育者智能与技巧训练期望值的圆满达成。目前的情形正是如此,家庭教育的重心完全倒向技能与智力的训练,忽视了其他方面并且也是最重要方面的人格养成、身心素质养成,“以智害德”、“以智害体”现象比比皆是,更危险的是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父母并不认同这种危险,反而乐此不疲争相效仿。
我们认为,人生虽然纷繁复杂,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件大事: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考察一个人的人生成功与幸福有赖于两者的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或只会做人不会做事的人均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也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我们姑且认为上述家庭早期训练一定会成为日后做成事业的基础,充其量也只有人生的一半,况且做人的教育特别是良好人格(包括心理与品行)的养成在人生的早期尤为重要,失却关键期的培养与引导,以后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过早的技巧与智能训练,能否真正达到理想与预定目标不得而知,但这种训练导致儿童过早就厌倦学习、抵制接受新事物的现象却是实实在在的,许多孩童的日常生活是在父母安排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紧张与不快乐中度过的,这无形中抑制了孩童潜能的充分发挥。我们许多家长在“教育”的幌子下,孜孜不倦“训练”下一代,严重地摧残了儿童的创造灵感、身心健康,无情地剥夺了孩子本该享有的幸福童年。
比较美国与中国的早期家庭教育,我们很容易从两者的差别中发现出一些问题。美国的家长对儿童的要求是尽可能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兴趣与欲望,从不制止他们的好奇心,专门的训练是很少有的,学习知识是进学校以后的事,甚至五六岁的小孩连如厕的技能、技巧都不会的情况习以为常,让我们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中国儿童很早就开始了训I练,父母会教会他们学习常规,广取知识,不但见多识广,而且成人化趋势明显,因而看起来似乎成熟很快,变得很聪明,很懂事。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日后孩童的发展进程区别也非常明显,中国儿童在知识获取与应试能力方面明显强于美国儿童,而美国儿童在创造性思维与独立生活能力方面却明显强于中国儿童。如果以发展的眼光来衡量,当今世界立足的根源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因此,可以认为我们的早期家庭教育明显地失败与落后了一着。
有学者总结过中国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听话教育”与“知识教育”(也包括特殊技能切除),以“乖孩子”和“有特长”为理想目标,不注重心理素养与创造能力的发掘,缺乏“问题意识”,不能想别人没有讲过的,不能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强调接受能力,忽视亲力亲为,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这种教育理念的结局必然是扼杀孩童的独立人格与创新精神,而这两者恰恰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关键所在。江泽民总书记讲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们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一种生存能力。当今世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严重挑战和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对应措施,无不强烈地呼唤着人才的创新精神与独立人格。
回顾自己以往的历程,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人生重要的不在于哪个阶段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时时处处都能够适应自如,我们所受到的各级各类知识教育到头来总会遗忘殆尽,这是铁的规律,但当我们忘却这些东西却还能知道怎样去获取新东西,怎样去为人处事,创造自身价值的话,这才真正是我们教育的成就,因此正如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这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以为就是良好的人格与永远的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我们家庭教育中绝大多数人恰恰忽视了根本性的东西,而一如既往地去追求那些迟早会被遗忘的东西。因此,改变我们的观念,检讨我们的教育理念已变得十分紧迫与必要。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大谈特谈素质教育,这是党和国家从社会发展进步与持续性的高度审视当前教育理念改变目前教育弊端的必然结局。何谓“素质”,外延内涵都很广,包括身体、心理、道德品行、知识文化等等方面。知识技能的训练只是一个方面,我们不能为了这一个层面而抹杀了整体范围广大的素质内涵。现在看来,这方面的问题还相当普遍与严重,这方面的改革还任重道远。原因之一是许多家庭还认识不到有其他的素质,即使有部分家庭认识到了其他素质,但认为它们的养成是自然而然的,正如一般人所说小孩一长大,自然就懂事了,没有必要去刻意加以引导,而智能、技巧的训练则是实实在在在的,可以看得见成效,因而实施起来就觉得特别有意义,特别有劲头;原因之二是受升学攀比的压力,每个家庭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而他们认为出息的唯一标准是定格在学业的优异与有一门特长,因而这就决定了他们似乎只好去进行这些训练,才是对孩子的重视与负责。
我们并非是说知识与技巧的训练毫无必要,如果这种训练真的对智能的发掘是有益的(很多实质上无益),那自然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认为除了这种单一的早期家庭教育的内容之外,被忽视了的内容广泛的其他方面正是我们所欠缺的。这种家庭教育观念的偏见导致的结局很可能是“成人”方面的教育被忽略了,“成才”方面的教育也会受到相当大的伤害。
江总书记最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提到,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是自然的,但如果教育不当,也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整天禁锢于书本,无益儿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不管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一定要改变观念,加强素质培养,这不仅是关系到儿童发展的大事,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大事。各级学校的教师,家庭中的父母、长辈,一定要抱着对儿童未来与祖国未来负责的态度,切实端正自身的教育理念,将教育从原有的误区中脱离出来,还儿童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给他们一个和谐、轻松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养成他们良好的身体、心理、品行、智能等素质,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的事业是要靠一代一代人的承接才能完成的,今天的孩童是我们的未来,从他们今天的素质我们可以知道明天的事业。这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工程。本着对祖国未来的负责,对孩童幸福的负责,我们再没有理由固守目前这种落后的家庭教育理念,尽快脱离这种误区的束缚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胜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