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答案出来了,怎么办

《小学教学》 2007-11-12 13:40:1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曾经帮一位老师备了一节“桌子有多长”的课,并让她在一次较大规模的会上作公开课。这对一个初次登台的年轻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应该说,这节课是比较顺利地上了下来,但是听完课,总觉还有些“不够味儿”。究竟缺了什么?课后我与这位老师又对其中的几个环节一一作了分析,试图从中去寻找一种期待中的精彩。
        片断回放一
        师:桌子的长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这个长边就是桌子的长。你认识它了吗?
        生:认识了。
        师:我们不仅能摸出它的长度,而且还可以把两只手卡在桌子两边,这样就可以比画出桌子的长度。
        (生跟着比画桌子的长)
        师:要想知道桌子到底有多长,只是摸和比画是不行的,需要我们亲自量一量。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哪些工具来量呢? 
        生:尺子。
       (我原以为学生会顺着回答用书本、铅笔、橡皮、手等工具)
        师:尺子是不错的工具,带了吗?
       (我试图堵住学生)
         生:没有。
         (但是仍有三四个学生高兴地边举手边说:我带来了。捣乱!唉,本来课前跟孩子说好了,不带尺子嘛!我只好采取冷处理,这时我的心里就有些紧张了)
         师: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工具也能帮我们量出桌子有多长呢?
        (回避这几个学生)
         生:铅笔、橡皮、手、数学书……
         (这才是我期望的,赶紧写在黑板上吧,就是没有写尺子。而此时,说带尺子的几个学生,一脸的诧异,我怕影响既定的程序,也只能是视而不见。真是的,课前明明要求不要带尺子的,可偏偏这几个学生不听,一上来就打乱了我的预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这把尺子”一直晃来晃去的,这几个学生也没有起初大胆发言的积极性了,真没想到) 
        分析与思考:从与老师的谈话中可以理解,课前安排不让学生带尺子,是怕影响学生面对用什么东西量出桌子的长度这一问题的多样化策略的出现。课上学生直接拎出“尺子”来,这堂课就没什么上头了,学生体验统一工具、统一单位的过程就不突出了。所以,想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把尺子,让学生在做尺子的过程中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其实带没带尺子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既然有学生说带来了,教师就不能怕影响下面的教学而视而不见或者着急埋怨。因此,这位老师采取有意回避的方式不是上策,这也是在后来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感到有几个学生总游离在教学之外的起因。“明明能用尺子量,我带了尺子,老师怎么反而不高兴了呢?”这种纳闷极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不专心、不投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
        我认为不妨直面问题。当学生高兴地答出用尺子量时,教师马上反问:带了吗?学生小手高举说“带来了”的时候,首先要给予肯定。再说课堂刚刚开始,学习的积极性刚刚发动,尤其需要不断升温。 
师:很好,能想到用尺子测量,这不错,说明你在生活中很用心、会观察。还有别的妙招吗?
      (这是鼓励性的语言)
        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不让学生带尺子,他们也会想到用尺子量的,这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如顺势而入,学生也因得到鼓励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别的妙招吗”又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一种思考状态,这句引导语是最为关键的,不仅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关键问题的思考上,而且也是教师教育价值观的最直接的反映,它的教育价值在于推动学生打开思路,在于帮助学生寻找“柳暗花明”的感觉,在于激励学生积极寻求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而我们追求的课堂精彩也往往都是蕴涵在前,萌发在后。

        ……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