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世界与作文距离有多远
曾经听一位朋友谈到这样一件事:
孩子写了一段话:“今天早上,我们排好队,参加升旗仪式。红旗升起来时,我的手伸在裤兜里,把山楂上的茸毛抹下来。”老师给他打了个“丙”,还批评他升国旗时态度不严肃。孩子回去之后,咬着笔杆不知写什么才好。最后,他终于硬着头皮写下了这句话:“星期天,我把红领巾洗得干干净净,又鲜艳又美丽。”作文交上去了,内心却惶惶不安,因为事实上他并没有这么做。本子发下来一看,他得到的是“甲”。
朋友是笑着说这番话的。我听了以后,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一年级的学生,在参加升旗仪式时,手有些闲不住,便伸进裤兜里拿山楂捏捏,把上面的毛抹了下来。孩子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违反了纪律,更不是有意要这样做。这是孩子天性的自然流露。他按老师的写话要求,坦然地写了,写的完全是一个孩子的大实话,毫不矫情,虽然他的语言还不怎么规范,文字也显得十分稚拙,但是这里面包含着多么难得的纯真!然而,满心的希望换来的却是老师的全盘否定。而另一篇应付之作,则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试想,他以后还敢袒露心曲吗?
儿童作文所反映的是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体现儿童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遗憾的是,我们的写作教学并没有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没有注意保护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没有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而是不断地规范他们的写作行为,用一种标准去统一孩子无比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用分数去惩罚孩子的幼稚和天真,其结果往往是不自觉地泯灭了他们的写作才情和个性。其实,儿童世界与作文完全可以没有距离。我的做法是:
解除心灵枷锁,露真情
孩子们身边其实有许多真实感人的写作素材,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津津有味,然而,当提笔写作文的时候却犯愁了:他们担心自己很想表达的想法,老师会不会批评太幼稚;他们担心自己觉得很真实、新鲜的想法,老师会不会认为立意不高;他们担心自己传达的感受,老师会不会认为无聊。于是,孩子们便把一个真实的自我藏得严严实实。笔者就曾经听到一段母女俩的对话:
“想不到咱们女儿还挺能写的嘛!”
“那当然!”
“可你平时作文本里的作文和考卷里的作文为什么不这样写?”
“不一样的,那是写给老师和别人看的,这是给自己看的。”
“你日记里的这些话新鲜生动、富有个性!你平时的作文就应该这样写。”
“真的吗?”
“真的。”
孩子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用自己的眼光从周围世界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兴趣盎然而又“随心所欲”地写于所想写,止于所想止,这才是作文的本真。这就需要教师走近儿童,了解儿童的生活,留意儿童的语言,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帮助儿童解除心灵的枷锁,告诉儿童作文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不能碰的“雷区”,鼓励他们敞开心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说出真话,表露真情,做到“文中有我”。让孩子们感到,把自己想说的话流畅地说出来,原来是这般痛快。
尊重儿童视角,吐真言
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精神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把成人文化当做评判儿童的标准,做好规范的模子给孩子,直接的结果只能是:丧失了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对世界进行感知的能力,压制了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只会模仿、复制。要让孩子写出见性见灵的文字,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字,唯一可取的方法,那就是尊重儿童的视角,把儿童当做有独立价值的人来肯定,还儿童看的权利、表达的权利,让儿童去品味生活的真实,叙述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在作文中才能更多地涌现出带有鲜明的个人见解的如清冽的泉水般的语言;也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理世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都能自由地飞翔。
今天晚上,妈妈一回家我就哭了起来,因为妈妈把头发弄黄弄弯了,一点儿也不好看,我还觉得妈妈比原来老了十岁。我喜欢原来的妈妈,头发直直的,黑黑的,看上去又美丽又大方。眼前的妈妈好像是一个陌生人。我越想越哭,好长时间都不愿理她。过了两天,妈妈把头发重新拉直了,我又觉得她年轻漂亮了。
这段短文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写妈妈的头发,写自己的情绪变化。这童真,分明是浑然天成,分明透着清纯,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美丽的理直气壮的感知,而发掘出这种童真的老师不再显得高高在上,不可逾越,而是变得更加可亲可爱。
留心观察生活,抒真意
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教学曾经有过精辟的见解: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唯在理真、情切而达意。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然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稍纵即逝,日记、随笔不失为一种好形式。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人人都有一本小小的笔记本,随时随地把新鲜的感觉记录下来,不管是好事还是丑事,不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新闻趣事,一天可以写一篇,也可以写多篇,倘若没有,也不强求。这样一来,学生每每写起作文来,素材会像清泉一样流淌出来,清新而别致,不会再搜肠刮肚、满脸愁容,也不再出现虚情假意的文字。
快一个月了,我的小乌龟还没有一点消息,真是急死人了。我吃饭也没味,睡觉也不香。可是今天,它却回来了!
晚上,外婆在厨房里的一袋青菜下面看见了一个刻满花纹的甲壳,准备往垃圾桶里扔,正好被我看见。它……它就是我日日夜夜惦记着的小乌龟呀!我手捧着小乌龟,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发现小乌龟瘦了,这么多天不吃不喝,真是难为它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进玻璃缸里,灌上了清水,还给它喂了两粒龟食。我一动不动地望着玻璃缸里的小乌龟,越看越觉得它可爱。小乌龟,我以后一定待你好,你别再擅自离“家”出走了!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表达内心情感是那么坦白、直露,毫无矫揉造作之嫌。从小乌龟走丢后的茶饭不思到寻着后的如获至宝以及护养时的怜惜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孩子的天真烂漫。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把握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同时,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源泉,鼓励学生反映生活本色,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empirenews.page--]
学生是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是大写的人。写作是将伴随他们终生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是快乐的、无拘无束的。我们必须解除孩子心灵的枷锁,让其流露真情;尊重孩子独特的视角,让其吐露真言;引导孩子留心观察生活,抒发内心真实的感受。如果我们能用儿童的眼光赏识儿童的作文,用儿童的思想宽容儿童的作品,满腔热情地呵护童真童趣,那么,我们将会看到“绿叶成荫果满枝”的可喜现象。我们的努力如果可以使孩子抓起笔便能直抒胸臆,用文字来展示一个立体的自我,那么,将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