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哈佛爸爸”:人生设计在童年

新华时报 2008-11-04 09:25:5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11月1日下午,人称“哈佛爸爸”的著名美国留学与职业规划专家高燕定在泰州市作了一场题为《人生设计在童年》的现代教育讲座。

  高燕定的女儿高倩生在中国,5岁来到美国,在高燕定先生的精心培养和女儿的执著努力下,她一步步迈向了美国最著名的两大学府———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录取。

  他首倡从孩子的童年就开始进行科学、理性的人生设计、职业规划的理念;结合真实的例子,与全场观众探讨了当今社会的教育、职业规划和人生设计的种种问题。

  1.学语言的“金钥匙”:一盒录像带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外语是很重要的工具。不少家长问我:学语言到底有没有什么窍门?我的孩子花了不少工夫,外语就是不行。

  其实,学语言很自然的方法是模仿,儿童学外语可以通过重复模仿以及和交流对象亲密接触的方法。女儿5岁刚到美国时,靠一盒《爱丽丝漫游仙境》录像带,每天数遍反复看,一学期下来,她就学会了基本的英语。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模仿,是最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为心理学家所推崇。

  《爱丽丝漫游仙境》是数学家卡尔·刘易斯写的一部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它以梦幻般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孩子的心。故事中的角色充满活力,引人入胜。女儿当时每天只上半天学,回来仅看这一盒录像带,因为当时只有这个能引起她的兴趣。她每天不厌其烦,一天看数遍。看到兴奋处,跟着影片中的情节,和爱丽丝“亲密交流”,英语进步快。

  刚开始,吃晚饭时,她常使劲回忆学校里为难了她的几句英语,或者是《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几句对话,让我解释。过了个把月,她就不再问有关英语的问题了。不到一个学期,这个看了几百遍的故事已经滚瓜烂熟,她能够记得整个片子里的对话和音乐,一字不漏地背下对白,每段乐曲也都能唱出来。到后来,她常常只是把电视录放机开着当伴奏,随着影带里的角色一起“与带共舞”。

  仅仅一个学期,她靠了一盒录像带,就高效率地学到了基本的英语!

  这个5岁初到美国时学英语的美好经历,给女儿留下了永远的记忆,以至于她11岁时写的英文书《西方到东方》出版后,有记者问她,以一个一句英语也不会说的新移民,来到这个英语国家,她是如何走过学习语言到用英文写作并且出版的道路时,她不假思索说起的就是这个故事。那位记者第二天就在报纸头版上发了一篇题为《〈爱丝漫游仙境〉影响了少年作家》的报道。

  我自己在英文学习上,曾经走过痛苦的弯路。我从初一开始学英语,一看到英语老师就头痛,看到英语课本就畏惧。

  我因为从小畏惧语法理论,就想出了背诵《新概念英语》每篇课文的“笨”方法。我将课文先读几遍,接着,把《新概念英语》录音带放听无数次,一遍遍校正语音、语调,反复跟读,直到背下来。用这样的方法,一天好几个小时,短期内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天,我把朗读的课文录在带子上,不动声色地在饭堂里放给学友们听。他们一时竟分不出是原版带还是我朗读的带子。学习结束后,我单独接待了两次外宾,有一次与美国专家在一起工作10天,没有翻译,自己把什么都搞定了。

  真是不可思议!困扰了我多年的学英语的阴影,就这么轻易地挥之而去了!

  我的这一经验就是“精学一本书、一盒录音(像)带”。语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模仿是高效率地学习语言的有效方法。在学习外语的初始阶段,最好不要涉猎太多,而是用同一种教材,反复模仿,不求多但求熟练,通过不断重复巩固,滚瓜烂熟以后,再扩大到面。这时,不仅没有心理障碍,而且信心大增,以后可以学得非常顺畅。

  2.激励孩子的“法宝”:听孩子讲故事

  女儿到美国的第二学期,书包里除了一叠叠的贴画剪纸外,慢慢地多了几本薄薄的书,那是文森太太借给她看的。文森太太的教室里有上百本图书,都是些图文本儿童读物。

  从那时开始的很多年里,我们几乎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在饭桌上长时间地交谈,常常一谈一两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每天,她告诉我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而且每次总是以“爸爸,你知道吗”开始的。

  到了该收拾饭桌的时候,她就从书包里抽出那些图书读起来。为了刺激她的学习欲望,增强她的自信,一开始,我装作对她的读书能力表示怀疑。我总是问她:“你能看懂吗?”

  “当然能看懂!”

  “你是只能看懂一个一个的单词呢,还是真的看明白了整个故事?”

  “当然是看懂了整个故事呀。”

  “真的吗?”

  “真的!”

  我打开书,指着其中一篇。“你能把这个故事说给我听吗?”我问她。“当然可以。”接着,她就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书里的故事。

  听完她讲的故事,我带着非常夸张的表情,瞪大眼睛,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看看她,一会儿再看看书,一会儿又看看她,说:“真不敢相信!你真能看懂?真看懂了!太了不起了!你怎么能看懂呢?谁教你的呢?”

  “我自己看懂的,要不要我接着读下一篇,读完了再讲给你听?”

  这正是我想听到的。她看起来颇为得意,只需稍稍花些工夫,就把爸爸给震了。

  为了一再地让我“震惊”,她书读得越来越起劲,专门找难的、字数多的书看,看完一本之后,就给我讲故事。

  我在多年以后,看到她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其中讲到,她为我讲故事,每次得到表扬,都受到很大的激励,就想讲得更多更好。她写道:“每次读完一本书,就在家里,苦苦地等着爸爸回来,讲故事给他听。”

  可能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对孩子的赞赏能够收到这么好的效果。我就是这么哄着她,让她给我讲了一篇又一篇的故事。她因“上当受骗”而读书上瘾,从此养成了此后十几年不变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我很幸运,不但没有像许多忙碌的中国家长那样,在承受工作生活的压力之外,还要去找一个又一个故事,自己先读,然后把孩子拉到桌前,不管他喜欢不喜欢,也不管他是不是打瞌睡,辛辛苦苦讲给孩子听。

  实际上,那样做,不仅家长太劳累,效果也不一定好。相反的,我偷了懒,还比较轻松地从她那儿“学”到很多,听了许多世界著名的故事。在她讲故事的时候,我所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瞪大眼睛,微笑,大笑。当然,我也是真正地享受了女儿的故事。听完了故事,我该做的事就是,提问,再提问,赞扬。

  多轻松的事儿。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