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艺术科学教育:以生活为中心(2)
儿童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在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单纯地要求他们以成人的方式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花由哪几部分组成?”“花瓣有几片叶子?”当你用孩子一样明亮和纯洁的眼睛去看时,你可能会发现:那些盛开的花儿,它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对你微笑;那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则羞怯地遮起了自己的脸。孩子们一定也有着相同的心灵感受,当你将他们的感受引导出来之后,他们便会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心灵图象:花瓣儿如何组成美丽的衣裳,花蕊是花儿笑开了的嘴,花茎是它的腿,风儿吹过是花儿在跳舞,浇水则是花儿在喝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用心灵去感受了花,他们不仅认识了花的特征、花的组成、花的颜色、花的造型,也充分感受了花的美丽、花的灿烂,他们的心灵也会为这种想象而受到鼓舞,这一切都来源于他们对花的体验。这种体验会推动它们对花的兴趣、热爱和进一步的关注。
同样地,“让儿童认识到水的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这样的活动目标对儿童来说只是一张看不懂的标签,既然看不懂,就干脆换一张“画”:在郊游的时候,带孩子们寻找小溪水的足迹,听一听静静的流水声,摸一摸清澈见底的河床,感受树荫下河水的清冷和阳光下溪水的灿烂。对城市儿童来说,这已是一种难得的体验。这样的场景和画面或许会成为他长大以后热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致力于科学事业的原始动力。儿童的科学从一开始就带着灵性的、艺术的特征,它是科学的启蒙形态。儿童特有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精神,成人不应过早地将客观标准的答案都告诉他们,而应尽可能地给儿童提供自己想象、创造和探索的空间。
儿童的游戏精神是儿童的艺术与科学相互统一的内在精神。“儿童文化的核心是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是一根线,它将真实与想象,生活与学习,艺术与科学,模仿与创造,无意识与有意识在儿童那里串联起来。“游戏精神的实质就是一切对立因素的消解。席勒将游戏看作是弥合感性和理性鸿沟的桥梁,后现代主义强调变幻、更新、拼接、联合作为游戏的规则,这些认识显示了游戏的一种差异因素的和谐共生性,体现了一种完满性和整体性,而且这种完满和整体是在运动变化中体现的,而非封闭静止的状态。”
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活动,是儿童的生活方式,儿童在游戏中培育出一种在真实和想象中变换自如、随意进出的自由精神,使得他在无意识与有意识交融状态之下将各种相似的因素进行随意的拼接和交换,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苏婉小朋友在参与讨论了各种取暖工具和方法之后,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我坐一架飞机,飞到太阳旁边,用一根绳子套在太阳上,拉着太阳跑,吹出来的耳边风就可以给大家取暖了。”多么可爱的、大胆的想象!它好象是一个孩子的游戏,但是在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合理的因素呢?首先,是利用太阳能的资源,其次是利用风的能量,将太阳能作为资源,将风能作为动力,那不正是许多科技人员正在攻关的课题吗?
游戏精神的前提在于体验。传统的儿童教育缺乏生动的体验,成人往往以刻板的说教取代儿童的视听和感受。如果没有丰富而生动的体验,再好的说教也不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告诉孩子坐高速列车的感觉和孩子亲身体验它的快速飞驰是多么的不同。只有提供了体验的机会,孩子才会有游戏的状态和游戏的精神,孩子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并自由地发现世界。感知是体验的一道大门。在儿童那里,感知不仅仅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尺寸的感知,它往往是一种生动、具体的形象,是感知与想象、理解、情感等因素交织的产物。
6岁的妞妞是这样描述她对汽车的感觉的:“假如我是一个汽车,我的脚会咕嘟咕嘟滚得很快。我这个车子呢,有的时候人坐上去觉得很慢,其实是我在走路。我这辆车子很好玩,长着腿、长着牙齿,什么都长着,像人一样。我呢,是一辆很好的汽车,不管谁来我都载他们。坐车子的人都说我很善良。我这辆车子什么都载,就像火车一样,外国人也载,中国人也载。”妞妞在感知汽车的时候,就好像在做一个思维的游戏,一会儿她变成了汽车,一会儿汽车变成了她。在孩子那里,感知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一种真实与想象之间、你与我之间灵活自如的转换。游戏精神的本质在于创造。儿童的艺术与科学正是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创造性把握。在游戏的状态中,儿童最容易产生创造,因为游戏状态是处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一种“边缘”状态,而“边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相交之处,最容易产生创新。5岁的萌萌在妈妈缝衣服的时候,玩弄一根量衣服的软尺。她先是将卷好的软尺随意松开,在晃来晃去的过程中,萌萌突然发现这根随意松开的软尺有点像刚刚冲洗过的胶卷垂下来的样子。接着,她又将软尺卷成一团,握在手里不经意地抖动,摆弄了一会儿,她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叫起来:“妈妈,别动!喀嚓!”萌萌轻轻地摇动了一下卷成团的软尺,它的中心部分则轻快地甩了出来,就像照相机的快门一样,接着,萌萌又得意地向后一晃,快门又缩回去了。萌萌就这样在游戏中发现了照相机快门的秘密,她也很为自己的“科学发现”而骄傲。
儿童文化天然就是审美的文化、艺术的文化,儿童科学是儿童文化的一种表现,它必然地携带着儿童审美和儿童艺术的特征。在儿童的教育中,不必人为地将教育活动划分为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框定艺术与科学各自的领域目标,而是应该以儿童的生活、兴趣和需要为中心,促进儿童自由自主地创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