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对待手足口病也需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新浪博客 2009-04-13 19:21:5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近来全国一些省份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死亡病例。卫生部通过官方网站发出通知。通知说,近期,中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各地报告病例数呈明显增加趋势。由于患者以婴幼儿为主,且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患儿较多,医疗救治工作任务艰巨。一时引起家长的恐慌,不知所措。其实手足口病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实在不必恐惧惊慌!

  手足口病年年都会发生,我记得退休前每年5、6月份开始,手足口病的患儿就会在门诊就医。那时虽然卫生系统已经通知各个医院儿科警惕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但是那个时候我国还没有把手足口病纳入到传染病疫情重点监测中。每年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并不少,但是病情都比较轻,一般1周左右就会痊愈,虽然医生告诉家长患病期间不要让孩子去公共场所,不要送孩子去幼儿园,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家长隐瞒病情继续送孩子去幼儿园。因此手足口病会在幼儿园继续传播,引起更多孩子患病,但是病情都比较轻,北京地区没有听说过因为患手足口病死亡的病例,所以并没有引起大众更多的注意,进入11月份手足口病就消声灭迹了。

  自从去年安徽阜阳爆发手足口病疫情,并且出现死亡病例,卫生部紧急决定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就意味着各地医疗机构,24小时内必须按时向疾控中心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手足口病现在已成为重点监测的传染病,并制定了一系列应采取的监督、监测、治疗、预防、管理措施。目前,我国有法定甲、乙、丙三类共37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实行分类管理。

  对于手足口病只要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预防措施步步到位,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为什么去年开始的手足口病的表现与往年不一样呢?其根本是因为感染的病毒不同。目前所知20多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此病,其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其中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潜伏期短,发生重症的比例比较大,去年安徽阜阳和今年手足口病发生死亡的病例都是感染肠道病毒EV71型所致。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对紫外线及干燥环境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甲醛、碘酒能灭活病毒。在50℃即可被迅速灭活。

  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儿、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各个年龄组都可以发病,主要以5岁以下的孩子发病率最高。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过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例如,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械等均可造成本病的传播。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疱疹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是造成流行的重要原因。

  潜伏期和隔离期: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7日,症状出现后2周或全部症状消失1周。

  手足口病主要临床表现:

  ⑴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像。

  ⑵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异常,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

  ⑶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⑷极少数患儿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肺缓性麻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

  治疗: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

  ●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

  液、板蓝根冲剂等。

  ●若小儿有发热时,多喝水,体温大于38.5℃也可口服退热药。

  ●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对破溃处,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

  烂面早日愈合。

  ●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给易于消化的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因患儿口腔有糜烂疼痛

  吃东西困难而拒食。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实际上很简单,这些措施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到的: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医院是交叉感染的重灾区),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⑴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和洗手液认真、仔细地给孩子洗手。

  ●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吃剩饭、剩菜。

  ●注意孩子营养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⑵家庭卫生: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最好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要勤洗、勤晾(晒)家庭成员所有衣被,尤其是孩子的衣被。

  ●请及时清理冰箱,冰箱物品分袋放置。

  ●哺乳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和双手。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要充分清洗,进行消毒。

  ●接触儿童前、替婴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⑶患儿家庭:

  ●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在家中治疗服药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儿童;

  ●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⑷托幼单位及小学:

  ●要做好晨间体检。

  ●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

  ●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在继续上学。

  ●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

  ●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防止疫情暴发和蔓延。

  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目前还没有任何灵丹妙药,即使有的中医谈到的一些方剂或者药物也具有局限性和地区性,更何况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变化很大,中医又最讲辨证论治,所以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药物预防。仔细分析今年流行的地区,多属于二、三级城市或村镇,这些地区的人们对于此病的防范意识不强,基层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诊疗水平不高、存在着漏诊和误诊现象,而医疗设备、传染病的隔离条件上都远远落后于大城市,对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到位,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又差,个人卫生习惯又不好,对患儿的分泌物、粪便处理不当,自然会造成暴发流行。目前小城镇和农村交通比较发达,人口的流动性大,也是造成手足口病迅速传播的一个原因。

  我个人认为目前尽量减少儿童外出的机会,只要认真做好(绝不敷衍)各项预防措施,手足口病完全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
 

关于对待手足口病也需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相关话题在家长帮APP已经有600+文章提供详细资讯

下载APP,查看更多幼升小资讯

相关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更多【幼升小】相关文章请下载家长帮APP
立即下载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