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前准妈妈调节心绪
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婴儿出生。为了宝宝的出世,妈妈要经历十月怀胎的妊娠反应和揪心的分娩之痛。宝宝虽然可爱,但生产过程却很痛苦,因而妈妈无形中会觉得自己对宝宝的付出是非常巨大的。
就像妈妈为宝宝的出世要付出很多一样,宝宝在出生过程中也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这是最近才被人们所认可的。刚出生的婴儿哭得很厉害,而且还会皱眉头,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婴儿的出世就该如此。
在子宫内能听、能看的婴儿忽然要用头顶着狭窄的产道出来,还要从温暖的羊水中一下子来到温度迥然不同的外部环境中,从妈妈安静的肚子里一下子暴露在各种噪音中,大夫和护士们的说话声对初生宝宝来说无疑是震耳欲聋的。
人们都会对产妇说“辛苦了”之类的话,但很少有人想到,为了出生,婴儿也是非常辛苦的。“出生”一直是以大人为主而进行的。
法国妇产科大夫勒博耶(Leboyer) 以“从宝宝的角度帮助分娩”为着眼点,布置产室时把灯光调暗,把机器声和大人说话声音降低,宝宝出生以后不安急于剪断脐带,而是让宝宝先静静地听听妈妈的心跳声,剪断脐带后再把宝宝反复放进和羊水温度差不多的水里,让宝宝慢慢适应外部环境,还有就是不让宝宝独自呆在婴儿室里,而是和妈妈待在一起,听听妈妈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得到这种关怀的宝宝表情一般都很安逸,还会睁大眼睛“探索”周围的世界。
刚出生的宝宝之所以大声哭泣是因为刚从安静、温暖的环境中突然来到世界上,被冷空气包围着,还要忍受大人“粗暴”的爱抚。因为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只好以大声哭泣来表达心中的不安。
1977 年德国的马日罗对将要流产的胎儿进行了摄影,结果拍摄到9周大的胎儿为挡住闪光灯而抬胳膊遮眼睛的动作。婴儿出生时已经具备了适应光和声音的能力,但如果环境不好身心就会萎缩,不愿意探索周围的环境。
人生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在婴儿时期感受到安定和信赖的孩子,将来会充满激情地去探索这个世界。现在,我们就从孩子出生时开始正确引导他们吧。摒弃过去因无知而推崇的粗暴的分娩方法,打开崭新的“无暴力出生”之门。如果让孩子的出世真正成为人生道路上最好的出发点,那么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出生的悲剧”就会减少很多。
这样看来, 过去我们的妈妈在家里分娩后,把孩子放在身边,就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现在,越大的医院越会把宝宝放在新生儿室里,三天都不让他们和妈妈接触,护士也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照顾得特别仔细。所以,初生的宝宝要适应这个世界也越来越不容易了。而且现在很多人都嫌在家里坐月子太麻烦,更愿意在产后疗养院里待一个月。这样一来,宝宝只好又呆在新生儿室里。据说这样是为了能让产妇好好地休息,但这不也是以大人为主的想法吗?
一个孩子什么时候最需要妈妈温暖的双手?呱呱坠地的时候最需要!因为初生婴儿要适应子宫外面纷纷扰扰的环境,就需要听一听在子宫内熟悉的妈妈的心跳声,还需要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感受她亲切的声音。
在婴儿哭泣的时候,把他放到妈妈左边的胸前,轻轻地拍拍孩子,孩子就会安静下来,这招确实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