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输氧是早产儿失明的罪魁祸首

太平洋女性网 2009-06-05 09:41:4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1949年,一位名叫欧文斯的美国医生详细地向外界报道了一种新出现的病症,叫作"眼晶状体后纤维增生(RLF)"。这种病专门发生于早产儿的双眼,而且早产儿刚出生时并不患病,多数在出生后头一个月内发病,很少在3个月大的婴儿中发生。

  输氧是早产儿失明的罪魁祸首

  患儿在发病急性期,表现为视网膜血管扩张与弯曲,新生血管及瘢痕组织向眼球腔生长,导致视网膜逐渐粘连。如果此时病情经治疗恢复较早,一般可痊愈。否则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的会导致视力减弱直至完全失明。

  后来人们发现,其实早在1942年,医生托里就已经首次描述过在美国波士顿出现的6个新生儿眼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病例,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可现在情况不同了,RLF病例在美国各地均有发生,数量也增加很多。除波士顿外,纽约、巴尔的摩、芝加哥、辛辛那提等一系列大城市均有该病病例的报道。更令人不安的是,在1948年以前,世界上仅美国有此病例报告。然而到了1949年以后,加拿大、英国、瑞典、法国、荷兰等十几个国家陆续报告发现这种导致新生儿失明的怪病,从而引起了研究人员们的注意。

  经过初步调查,发现RLF的发生具有如下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

  1)患者绝大多数是早产儿;

  2)条件设备好的医院比条件较差的医院发病者多;

  3)较富裕的国家比一般国家发病者多;

  4)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发病者多;

  由此看来,RLF还是一种嫌贫爱富的"富贵病"哩!

  另外,研究还显示,本病与出生体重有一定的联系。因为体重越轻,或胎龄越小,RLF的发病率越高,病情也越加严重。不过,该病的发生并没有性别方面的差异,男女早产儿均有发生。

  1949年,金赛等人首次对有关RLF的发病因素进行了系统完善的研究。他们选择了一批被确诊患有RLF的病例,然后进行全面的回顾性调查,分别研究了早产儿及其母亲方面诸多可疑的因素,如孕期用药、感染及X线照射情况等。但最后一一被排除了致病的可能性,只剩下唯一的线索──早产儿护理情况。因为研究表明,在患病的早产儿身上发现有以下特点,即其平均护理天数、在暖箱中平均天数以及平均输氧天数均较正常早产儿长。

  另外,通过历史对比研究发现,40年代之所以比30年代患病者增多,可能是更多地给早产儿输氧所致。

  于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医学研究人员受到启发,纷纷开始研究氧气应用与RLF的关系,结果均一致证实氧气应用的确与RLF有密切联系。如澳大利亚有一个医院,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RLF,因为医院那时一直没有输氧设备。可是自1949年增设有氧气供应的暖箱后,就陆续出现了23例RLF患儿。

  在美国,金赛和黑姆皮尔1954年报告了18个医院联合研究的结果。他们将早产儿随机地分为两组,一组为高输氧组,即给予50%的氧气28天;另一组为按需供氧组,即急救时才输入氧气,平时一般不予输氧。然后,他们再追踪观察两组RLF发病情况。最后发现高氧组的患病率比按需供氧组要高几倍!而且病情也重得多!但没有接受过氧气治疗的早产儿,则无一发病!

  后来,还有另外一些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结论也是一致的,从而最终确证输氧是导致早产儿失明的罪魁祸首。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