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功与智商不成“正比例”
智商(IQ)是指智力测试的商数,也就是说用你的智力年龄除以你的实际年龄,再乘以100。通常认为,IQ在80~120之间属于正常,IQ在120以上属于超常。最初开展智力测定的科学家是想利用它来识别儿童的智力障碍,以免延误治疗,后来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他们的初衷,美国就非常流行用IQ来判断青少年的聪明和愚笨程度。
事实证明,智商并非一成不变,IQ当然与遗传有关,但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韩国当年的神童金雄镐曾一度闻名世界,他2岁就已会读写2500个汉字,10岁时IQ高达210。当时他踌躇满志地对记者说,“我以后会当总统!”但是据跟踪报道:作为成年人的他已经是一个很平凡的青年。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许多小时候被视为神童的孩子如今何在?这关键在于我们正确理解智商的内涵。
我们一般所指的IQ实际上只是学习知识时所显示出来的学习能力,可谓之“学业智商”。然而随着个体学业结束进入研究领域,取而代之的评价标准是“创造力”。
另外,智力测试通常由三部分内容组成:语言、数字和图像。然而,智力的全部内涵要远远超出这几项,它包括记忆力、敏感性、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观察力等,哈佛大学一位教授认为,人有音乐、语言、空间、数学、运动、个人心理调节、人际关系等7种智能,目前的智力测验是不可能全部测试出来的。
儿童的智力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用一次几十分钟的测验来对孩子的前途下结论非常有害,事实上一个人将来在社会上能否成功与他在童年的IQ不是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笔者以为,师长们不要被IQ的光环所惑,不要动辄骂孩子是笨蛋,关键在于如何施教,教育得法,“笨蛋”如爱迪生也会变成天才。另一方面,也不要因为人们夸你孩子聪明而沾沾自喜乃至放松要求,这样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贻误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