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瞬间宝宝可以感动父母?(2)
最感动之六:种种母爱
一直为故事中对爱的视死如归感动,因为故事本身是不常见的,多数人也无法做到,因此成为极品。
有了女儿以后,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似乎被触动了,对爱的感动变得细节化、生活化,甚至看到母鸡身后的小鸡娃,也觉得温暖。曾报道在动物园里一位母亲为救下自己孩子伸入熊口的小手,将自己的双手主动放进熊口去替换;今年新疆某地发生地震,救援工作中,有一位母亲已死去多时,她怀中紧紧抱着6个月大的婴儿,她面朝下,用脊背挡住砸下的房梁,怕孩子窒息,她是半跪的姿势。庆幸的是,婴儿虽然虚弱但活着,母亲的手臂因为牢牢环抱婴儿,很难复原。
类似的母爱故事比比皆是,往往让我泪盈于眶。和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比起来,这更是一种自然的举动,我相信当灾难来临时所有的母亲都会首先选择保全孩子的方式。天下的母亲,都是爱孩子甚于爱自己,这该是母爱天性吧。”——胡雪梅
最感动之七:男人那颗呵护女人的心
“我很是被韩剧《新娘18岁》中那个不大帅的男主人公所感动,他很有责任感、正义感、孝心、事业心、爱心,还有对老婆无私的爱。剧中有一片段,女主人公被男主人公的姐姐带回老家,准备家族祭祠,男主人公放心不下,半夜驱车回老家,帮她一起擦铜具;还有一次是两人彼此知道互相是深爱着后,老婆又被叫回老家,男主人公还是半夜又开了三四个小时的车回去,只为了看老婆一眼,天亮后又赶回单位上班。就是这种日常的小事,才显现出男人本色和爱女人、呵护女人的心意。女人经常会被男人的这种举动所打动,就像我。”——钟鸣
最感动之八:母亲对父亲和我的不离不弃
“我理解的爱是彼此的心灵生死相依,不离不弃;我理解的爱是一种彼此的尊重和宽容。正如我从母亲对父亲的爱中所看到的那样。
‘文革’中,我爷爷是反革命,我母亲是科学家,在罗布泊工作,是全国人民的重点保护对象。结果她爱上我父亲这个反革命家属。如果她一定要和父亲结婚,就要调出部队,而且要下放到工厂被监督劳动,可以说是天上地下。可是我母亲坚定地选择了和父亲结婚。然后在工厂里挖了很长时间的防空洞。怀我的时候,我母亲原来部队的两个同事从罗布泊来北京出差,偷偷看妈妈。结果发现我妈挺着大肚子,在北京的菜站前捡人家扔了不要的烂菜叶子。两个大男人在街上就哭了,可我母亲还笑了。并且用这些烂菜叶子给她的同事包了一顿素菜饺子。
我生下来是先天性心脏病,医院的专家都说不要治了,治不好,让妈妈再生一个。我母亲坚决拒绝了。当时我母亲有3000元钱,是她当时用命换来的,她自己还有白血病。但是,当时听了医生的话后,她就把钱往桌上一拍,说就用这些钱,给孩子治疗。当时是1972年,没有几个人见过3000元钱,医生护士都说她疯了。不过母亲坚持没有放弃给我治疗,尽管医生说没有意义。后来居然我就活了,成了今天的我。我的生命是母亲不放弃的结果。”
这就是我所学到的爱。——AUDREY
最感动之九:老公对儿子的温柔父爱
当然,我最感动的是看着老公抱着儿子时的情景,还有,老公拼命收集儿子出生那天的报纸时的样子,他甚至打电话给国外的亲朋好友索要那天的报纸,看他那副认真的样子,觉得儿子和我都很幸福。”——崔育
最感动之十:那首叫做《happyhome》的儿歌
“儿子这阵子经常念叨‘happy红,happy红’,还让我给他唱‘happy红’,我老实地说我不会。任凭我在网上怎样查找,也没得出所以然。儿子很为我遗憾,哼给我听,听得我耳生。没想到这样一首儿歌,我从夏天哼唱到冬天,一直给我勇气和温暖。对家的爱和温暖的家带给我的爱让我很感动”——思晨
最感动之十一:天伦之爱
“入秋以来,外婆一直被腰椎不适困扰,怕寒,加上看护雨儿周日劳顿,痛势有增无减。近两天来恰逢寒流南下,外婆腰疾复发,卧床休息。身为上班妈妈的我平素缺少对女儿雨儿的陪护,正打算籍此机会表现。
女儿1岁3个月,精力充沛,活泼开朗,最高兴爸爸妈妈陪她玩。可今天,这些内容突然失去往日的魅力,雨儿似乎找到了新的兴趣增长点---------保姆阿姨的枕头。枕头好重,雨儿抬不动,可她还是一个劲儿地把胖嘟嘟的小手伸到枕头底下掏呀掏。小家伙在干嘛?我没弄明白。只一错神儿的时间,雨儿已经攥着她找到的‘宝物’,扭着小屁股,半跑半踮地奔到外婆床前。
外婆趴在床上没有动,只是微笑注视着雨儿。雨儿仿佛受到了无声的鼓励。只见她神情严肃,态度认真,用藕尖尖似的小手扯掉被子,掀开外婆腰间的衣服,随后把‘宝物’放上去,用小手‘啪啪啪’在上面拍打起来。外婆不停地夸她:‘好宝儿了,知道疼婆,行了行了,婆好了......’
女儿找到的到底是什么‘宝物’?原来是一张保姆阿姨放在枕头底下的外婆用过的风湿膏。我依在墙边,静静地注视着,细细体味着这份祖孙间的和谐,这份天伦之乐。我想对女儿说:‘孩子,妈妈感谢你慰籍了我的母亲。’没有眼泪流下来,但是心里已经暖暖湿湿的......”——雨儿妈妈
最感动之十二:那些句子、那些画面、那些人
有本小说叫《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走了》,是张洁写的,其实没有看过,只是在书架上看到名字那一瞬间,就有胸口隐然一痛的感觉。后来听说是写逝去的母亲的,于是想到关注老人的问题和那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人成长后,对父母的爱永远是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有个电影叫《我的兄弟姐妹》,看了,片中家人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热泪盈眶......
父母相儒以沫30多年的每个日子和每件事情;街头那对白发苍苍相互搀扶的慈祥老人;2岁的儿子用胖胖的小手抚摩在春风中抖动的小草......这些事情、这些画面、这些人,都让我感动,因为它们使我对婚姻产生坚定信念,让我看到生命的无限生机。”——小震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