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为什么鸟类会有早成性与晚成性之别?

来自网络 2009-06-24 23:29:48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你看见过刚出壳的小鸡和小麻雀吗?把二者比较一下:小鸡刚出壳时,身体被有绒羽,两眼睁开,2-3小时后绒羽渐干,脚已能站立。它们有较强的视听感觉,也能初步调节体温。不久,它们便离巢追随母鸡觅食去了。这种幼鸟叫做早成性或离巢性幼鸟。小麻雀呢,刚孵出时,头及腹部很大,翅小,腿细脚弱,全身裸露,只背部有少许绒羽;两眼大而紧闭,张口时口缘呈鲜黄色。它们不能站立,又不能调节体温,需要留在巢内,由亲鸟喂食巧一16天,待体表长满羽毛;眼睛睁开,腿逐渐强有力,翅亦较大时,才起飞离巢到附近活动取食。这种幼鸟叫做晚成性或留巢性幼鸟。还有一些幼鸟,初孵化时体披绒羽,眼亦睁开,一般在巢内或巢的附近活动,但由亲鸟喂哺,等翅逐渐长成后才独立取食,如海鸥和夜鹰的幼鸟。它们在形态上为早成性而习性上却是晚成性的,是一种过渡类型。

  为什么鸟类的幼鸟有早成性和晚成性的区别呢?这要从鸟的栖息地、生活和繁殖习性来探讨。

  鸡的祖先是原鸡,它们生活在印度、爪哇、马来半岛和我国云南、海南岛森林中,’在地面扒土觅食,夜晚栖息于灌木枝条上。繁殖期间,雌雄成对在地面低矮丛林、灌木中用草茎枯叶筑成简陋的巢;交配后,雌鸟在巢内产卵并抱孵。卵较大,孵化期长,为21天。幼鸟早成性。而麻雀多栖息在居民庭院,屋檐及树上,成群在附近农田、粮仓、禽畜场及草垛觅食。繁殖期间,雌雄成对在房屋、宙宇、古塔的墙壁破洞、低洼处及树洞内筑巢,巢内敷上草、叶、残羽、鬃毛等。卵较小,孵化期短,为12天。幼鸟晚成性。显然,这两种鸟的栖息环境、营巢地点、卵的大小及孵化期的长短都有所不同,幼鸟的发育和生活能力也有区别。

  根据鸟类学家观察,鸡所属的鸡形目、非洲鸵鸟目、雁形目、鹃形目和少数雀形目等鸟类,多在开阔的草原、沙漠、水域附近及森林等地面活动,在缺乏隐蔽的地点营巢产卵;孵化期较长,胚胎发育得较好,幼鸟刚孵出即能行走觅食。生活在森林中,在树上或树洞营巢的如隼形目、鸭形目、鸽形目、鹦形目、佛法僧目、鹜形目及麻雀所属的雀形目中绝大多数的鸟,以及虽

  在水域附近生活却在树上及沿岸的悬岸、峭壁、洞穴中筑巢产卵的如艘形目、鹈形目、鹳形目、雨燕目等鸟类,它们的巢的结构较好或位于隐蔽地点,卵孵化期较短,胚胎发育较差,孵出幼鸟需留在巢内,由亲鸟喂以半消化食糜、嗦囊分泌的乳状物、花蜜和各种昆虫、小鱼虾等,哺育期长短不一,幼鸟生长速度有差异。由此可见,只有在隐蔽的条件下,亲鸟才有可能以各种方式哺育发育较差的幼鸟(即晚成鸟);而缺乏这种条件,只有发育较好的幼鸟(即早成鸟),才能较早独立活动、自行取食与逃避敌害。幼鸟的成活率提高,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至于鸥形目的海鸥,它们大多在湖滨、海滨沿岸活动,捕食水中甲壳类、软体动物和鱼类等,繁殖时用植物枝叶或海藻在地面的土坑、洼地或矮灌木丛枝条间筑巢产卵,孵化期22-28天;夜鹰目的夜鹰大多在松林边缘、河谷地区栖息,黄昏时捕食金龟子、夜蛾类等飞虫,边飞边捕,繁殖时不筑巢,卵产在有针叶、碎木残渣等铺垫的地面上,孵化期16-18天。这两种鸟刚孵出的幼鸟都被有绒羽,眼睁开,能走动,但在很长时期内不能主动取食,需要亲鸟喂哺,直到两翼长大能飞,才到水中捕食或在夜间边飞边捕食昆虫。

  这种形态为早成性,习性为晚成性的幼鸟,可能跟这两种鸟的食性和取食行为有关。因为这些幼鸟不能飞,不可能到水中捕食水生动物,或在夜晚边飞边捕食飞虫,只能由亲鸟代劳喂饲,直到幼鸟翅膀长硬、学会飞行和独立取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