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活动中提问策略的初探

来自网络 2009-06-30 18:50:5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而提问设计正是反应教师教育的能力与艺术的一个方面,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然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缺乏对提问的形式、内容、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偏重于教学提问的具体形式,幼儿被动地接受提问,这样的提问也就很难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种提问能较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引发讨论的提问:

  目前的提问模式化现象较重,千篇一律地“故事里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些问题对绝大多数幼儿来说没有多少探究价值,不需要经过思维加工便能得到答案,幼儿也就没有多大兴趣。而引发探索讨论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如听了故事“狐狸和兔子”后让幼儿猜一猜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可根据故事的名称猜想出很多答案,这样既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又使幼儿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进行。再如“认识扇子”的科学活动,在幼儿直接感知扇子在夏天给人们带来凉风时,提出“如果夏天没有扇子会怎么样?”“夏天除了扇子能使人们凉快外,还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凉快?”等问题,让幼儿去扩散、去讨论,充分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二、激发幼儿想象的提问:

  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地发展。如学习故事“七色花”后,老师问“假如你是小珍妮,你还想把花瓣寄给谁?让花瓣帮他做什么?”幼儿发言踊跃,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灾区的人们,帮助他们消除灾难。”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白血病患者,使他们有健康的血液。”还有的说:“把花瓣寄给老人,让他们年轻长寿。”等等,孩子们都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去体会七色花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美好。

  三、便于换位思考的提问:

  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有利于幼儿自主理解作品、掌握作品。如学习童话“狐狸和兔子”时,我问幼儿“假如你是兔子,碰到这样的事怎么办?”这一问题使幼儿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等狐狸睡着了,悄悄地从烟囱里爬进去,用电棒电死它”有的说:“请来好朋友,一起拿武器去对付狐狸。”等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四、有助于探究的提问:

  探究性提问是一种设置悬念,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操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以寻求答案的一种提问,例如: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幼儿提出了“为什么小鸭会游泳而小鸡不会游泳?”对此,我引导幼儿:“小鸭和小鸡的脚一样吗?”当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得出结论后,我又进而提出“为什么小鸡的脚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的悬念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并在一只大木盆里装满了水,让幼儿体验五指分开划水和五指并拢用手掌划水的感觉,幼儿在积极的探究中终于找到了“小鸡的脚没有脚蹼,在水中不能产生浮力和动力,所以不会游泳”的答案。

  五、利于双向活动的提问:

  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教师要善于设问,还应该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因为幼儿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如看图讲述活动中,让幼儿说说哪一张图片还不理解,哪一个问题还不明白,需要请同伴或老师帮助解答等。这种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地开展讲述、问答活动常常会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帮助教师针对幼儿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好奇、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提问是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激活、拓展幼儿思路的重要手段。因此,让幼儿带着问题自主的展开思维活动,积极思考,充分表达,是我们贯彻《纲要》精神,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活动中主动性发挥与适宜的提问是分不开的,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如何设计提问还有待于我进一步地探索总结。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