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创新教育中教师适宜的态度和行为(2)

来自网络 2009-06-30 21:32:0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三>教育内容的选择

  幼儿教育不能是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教育,应根据实际情况、幼儿年龄特点制订好相应的计划。但计划是死的,当与现实产生一定的冲突时,应灵活对待,随机应变,选择更为合适的内容。

  二.实施有效的创新教育手段

  人的某种潜在能力,只有在生命早期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给予相应的刺激或教育,才能使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充分发展。而学前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之一,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时机。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时机,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手段,发展学前儿童的创新能力。具体概括为:激发、创设、鼓励。

  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创造动机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它直接影响儿童从事活动的积极性及创造力的发展。对学前儿童来说,他们整个心理活动尚处于无意识为主的阶段,目的意识和自主意识较差。因此,老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动机,使他产生内在的、自主的参与创造活动的要求。激发创造动机可以从培养“问题意识”着手。陶行知的《每事问》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老师可以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如:“如果没有水了,怎么办?”“笔有什么用?”等等。鼓励幼儿作多样性、独创性的回答。另外,还可从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入手,在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中,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由此迸发出富有创造力的智慧火花。

  其次要创设有益于幼儿创造的环境。除创设轻松、自由、愉快的心理环境外,还需创设一定的物质环境。如,丰富多彩的音乐、美术、文学、游戏等活动,都有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此外,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成分,老师在各种活动中或专门设计一些发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开发创造力的目的。如让幼儿编故事结尾,运用联想法说出什么是圆的?长的……黄的、绿的……木的、铁的……

  再次要鼓励幼儿去创造。老师应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多一些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眼光只盯在传授一些知识技能上的老师,决不是时代所需要的好老师。老师应多给幼儿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们从现实需要出发,多尝试“无中生有”的创新,从未来需要出发,多憧憬“异想天开”的创造。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决非脱离现实的想入非非。至于儿童的作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或滑稽可笑的,只要有益于发展创造性思维,就应当受到赏识和鼓励。有缺陷的创造也是创造嘛。

  陶行知说得好:“没有难,只怕懒。计划好了,马上干。真干、实干、苦干、铁棒磨成针。针尖滴水成大海,没有什么难不难。只要你肯干,干!”在大力提倡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要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为实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伟大目标而努力。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