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非正式活动中的操作材料(2)

来自网络 2009-07-01 08:44:06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三、暗示性原则是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所谓暗示性是指在教育中,教师给幼儿提供教育目标显性、可见的材料,但在活动中,幼儿无须老师手把手地教,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次模仿或创造的学习。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在理解他所接触的世界中,有其独特的视角,这正是创造力发展的机会,幼儿理解的过程正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而创造性思维形成来源于对有暗示性的材料的操作。幼儿通过对暗示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发展创造性席位,暗示性的材料具有提醒人,引起人注意的特点。例如:在排序的材料中,我们把学具设计成图形宝宝、水果宝宝、气球宝宝乘火车,把图形宝宝定为暗示区,图形按£r??,r??£等模式进行排列,引导幼儿找出排列的规律,并按规律选择不同的图案将图形宝宝送上火车,孩子们不但能找出规律进行模仿,而且有部分幼儿还能按规律选择颜色进行排序,并能使水果、气球等也能按ABCC,ABBC等模式进行排序,幼儿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分析,在材料的暗示中掌握了排序的规律并能举一反三、学会迁移,这就能使幼儿思维活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滚动性和随机性原则相结合

  滚动性主要表现在投放每一批新材料时,为减少原有的材料,或者是将同一品种材料合并,使之既给一部分孩子以第二次操作和体验的机会,也给一部分幼儿选择新的材料的机会,或者是将同类操作材料合并,使之变成操作难度有提高的材料。

  随机性表现在根据幼儿操作活动中所出现的特殊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材料(包括材料的结构、数量等等)。

  材料的滚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体现了材料相对稳定程度和灵活程度的最佳结合。

  四、举例

  以前我们提供的材料都是供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操作的,幼儿只是根据教师的操作被动地学,是灌输式的教学,所以出现了幼儿学数中背数、背概念的现象。从学前期幼儿的思维的特点来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是从直觉形象思维向表象思维再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因此创设了为幼儿提供操作条件的非正式活动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摆弄、操作,感知和体验明显的或内含在玩具、学具中的有关数学知识,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

  例如:在学习模式排序的活动中,以前老师拿出范例模式,让幼儿玩玩是怎样排列的,然后让幼儿拿出和老师相同的材料,让幼儿按范例进行排列,结果与老师相同,幼儿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层次的不同的操作材料,且每一小组中幼儿的材料又是不同的,这样幼儿就能够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方向等不同的特征进行模式排序,出现了多种排序的方法,有的幼儿会出现一种排法,多种说法,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更培养了幼儿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又如,中班幼儿在学习1~10的数数时,以前老师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单一的,要求也较简单,只要让幼儿数清老师提的实物或图片中的物体,阻碍了幼儿的思维灵活的发展,为了帮助幼儿学习数数的不同方法,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封闭式排列的材料,有立体的、平面的,使幼儿在实践中得出结论,要数清这些物体,必须搞清哪一个物体是第一个数的,然后再一个一个往下数。还引导幼儿学习目测数群,接着往下数的方法,利用旧饼干箱制作摸箱,伸进一只手摸出数量目测后,再伸进另一只手摸出数量用接着数的方法数至所需数量,还制作了图形卡片,七星瓢虫的图片等,让幼儿反复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学会了多种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5个5个数等,使幼儿的思维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再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以前我们采用的材料有小猴吃桃子,通过老师一次次地帮小猴分桃子,最后得出某一数有几种分合方法,孩子只是被动地把这个组成背出来,所以每一个数的组成都需要老师教,而现在我们先给幼儿提供自己操作的材料,如分类盒、撒花片、甩鸭子、翻卡片等,让幼儿通过反复的分分合合,最后自己得出某一数有几种分合方法的结论。而且幼儿从中还能发现数的组成的互补、互换规律。

  五、研究效果

  经过三年多有序、深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的教学方式在各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激发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非正式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创编了大量的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设计、提供了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这深深吸引了幼儿,幼儿接触到的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美丽、生动、具体的。因此,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大大增强。他们会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他们如此表现,在其他活动中他们也常常好学好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形成了幼儿良好的个性

  在非正式活动中,教师注重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设计、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操作材料,或对同一操作材料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同时,在操作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培养了幼儿大胆、开朗的性格及乐意帮助同伴、愿意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选择活动材料有目的性

  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在选择活动材料时,有较强的目的性,他们在自己的动手自由搭搭、拼拼、摆摆、连连、排排、贴贴、画画、玩玩等过程中,积累了感性经验,有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这对幼儿理解数学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示,幼儿掌握听到的15%,亲自操作的80%。

  通过课题研究和培养,我园幼儿在数学活动及其他活动中都能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注意力集中,不易受干扰,对数学活动兴趣浓厚了,求知欲望旺盛了,他们爱动脑、爱提问、爱探索,并反映在其他各科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游戏中,爱学习将为入小学乃至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