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儿的争吵
在幼儿园里,争吵、闹纠纷,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往往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制约幼儿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下面施教的角色,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当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孩子们争吵、闹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毫无根据的强行阻止和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语。教师要想避免这种急不择言、简单从事的做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对幼儿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那么,如何看待幼儿争吵现象呢?
一、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一天下午,幼儿分组洗手,准备吃点心。这时,洗手间传出了哭声和争吵声。原来,牛牛踩了苏静的脚,把苏静的新皮鞋也弄脏了。牛牛站在一边说:“我没有看见,你哭什么?”苏静边哭边说:“你有意踩脏我的皮鞋,你赔我,你赔我!”这时,康康走过来了,边用手绢给苏静擦眼泪边说:“苏静,别哭了,牛牛不是故意踩你的新皮鞋的,一会让他给你说对不起。走,咱们去吃点心吧。”老师看到这一情景,没有去干涉,因为孩子们自己已经把问题处理好了。吃过后,教师找了一块干净的毛巾,悄悄交给牛牛,让他主动给苏静道歉并把她的新皮鞋擦干净。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儿年龄虽小,却已有了一定的道德准则和美好情感。他们之所以发生争吵,是因为起初都认为自己有理,这说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幼儿的这种是非观念虽然还比较肤浅,但是很可贵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师只是在认真观察分析的情况下,对幼儿给予了不动声色的引导和帮助,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可能得到锻炼
一次户外活动时,刘然正在玩滚轮胎,这时陈猛跑过来就抢,刘然急得大哭起来,委屈地说:“你为什么抢我的轮胎?”陈猛回答道:“教师说了,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轮着玩。”刘然不服气地说:“我还没玩够呢!你为什么抢?”陈猛说:“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会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辩不止。这时,一个小朋友跑到教师面前说:“老师,陈猛和刘然打架了。”其实,老师早就看在眼里,听在耳里,只是为了锻炼他俩表达能力,有意让他俩多争吵一会儿。老师看他俩争执不下,才决定去处理。老师走到他们面前,心平气和地说:“陈猛,你为什么抢刘然的玩具?”陈猛见老师先让他解释理由,就得意地说:“老师,你看刘然玩得头上都出汗了,还不让我玩玩。”老师接着问:“你和他商量了吗?”陈猛低下头,声音很低地说:“没有。”老师顺势问刘然:“如果陈猛和你商量,你能和他一块玩吗?”刘然点了点头,就这样,两个孩子都消了气,一块玩了起来。
在对幼儿施教时,教师常常会发现,一些平时话少和因教师提问而怯场的孩子,在与同龄孩子争吵时,往往面无惧色,变得口齿伶俐,思路敏捷,用语丰富。可见,争吵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由于幼儿词汇较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他们有时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语言的情景性较强;他们不容易理解抽象的词语,对于那些虽然具体但表达程度不同的词语也难以区分,例如常常把推、拉、挤、碰、踩等词语统统用“打”来代替,从而夸大了事实。如上例中,陈猛和刘然本来只是争吵,可一幼儿却向老师报告他们“打架”了。这种夸大事实的现象在幼儿中是常见的,多是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造成的。争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幼儿运用语言的一种实践,只要老师给予适当引导,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