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科学地认识手与培养学前儿童的动手能力(2)

来自网络 2009-07-02 21:02:0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l岁阶段:

  第一,露手教育。

  传统保育婴儿的做法是让出生后孩子的手放在抽中,手无法接触外在物体,这种做法抑制了手的感知和运动,少了一条认识世界的途径。应该充分地让小手从袖中解放出来接触各种物体,在碰碰拿拿中发展触摸觉。如尽早用手去识别热冷硬软,并与语言结合,尽早启用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亲自获得对物体的感觉。这些感觉会沿着神经通道反射到大脑感觉中枢,如此多次循环往复有助于提高反应能力。孩子会摔扔时,给些沙包、皮球等,以促进手运动能力发展。

  第二,用手指物教育。

  半岁左右,孩子有了认识物体能力后,可以要求用手指指向物体,这可以促进手指与大脑智慧活动的结合。顺便提一下,孩子在这个年龄时期有一种“舔手指现象”,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对孩子没有大危害,过了这个年龄会自然消失。我们观察过这动作多数发生在大拇指与食指上,这两个手指是联系大脑神经最多的手指,也是感觉、运动神经最敏锐的区域之一。我们认为这是孩子用手进行活动需要的表现,成人不要过多地干预,可以在孩子手里放些物品或玩具满足他们活动的需求。

  2~3岁左右阶段:

  第一,分拆物体教育。

  这时孩子的破坏行为先于建设行为,给什么东西就拆什么东西,因为孩子有了探究欲,想看到里面的秘密。在拆的过程中,产生对物体拨、扭、旋转、敲等动作。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可拆的物品供孩子拆玩。

  第二,提供给孩子玩泥沙的机会。

  这时孩子喜欢用小棒小刀搅拌泥沙,并把泥沙放在容器中嵌紧,然后再把泥沙倒出来,这样反复装倒可以持续半小时以上。这些儿童自发产生的动手活动,是训练挖、装、刮等动作的好办法,家长应为孩子创设一些挖泥沙的机会。

  第三,独立性教育。

  这时孩子有独立意识,产生我来做的想法。应创设条件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自己洗脸、刷牙、吃饭,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从中进行动手操作培养。

  4~6岁阶段:动手与创造相结合的教育。

  这时的幼儿手指动作日益多种多样,不但全拆而且会拼,通过手的各种动作组合基本学会所有人手具有的习作,为完成学习任务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应更多地给予半成品,如积木、雪花片,让幼儿操作以发展手的相嵌能力。随着幼儿操作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教学的要求,如进行剪贴、绘画、开锁、蒙眼辨物、听口令按指、弹豆、捻绳等,还可为幼儿提供废旧物,让幼儿自己寻找满足需要的物品进行建构,训练手的灵活与精确,发展操作与创造力。

  五、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第一,根据人手具有27种动作的功能,在活动设计时应考虑动作训练的有序性与计划性,活动安排要尽量考虑27种动作的全面训练,使19块小肌肉都得到锻炼。

  第二,在动手操作时要注重双手的同时训练,特别要加强左手的练习,推动脑的全面发展和使左右手协调配合活动。

  第三,要在动手操作中实现做做与玩玩的结合、动手与动口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实现人的素质的综合提高。

  第四,幼儿园要利用家长工作的机会,向家长宣传动手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改变包办代替,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第五,教育儿童爱护手,避免碰伤手的各种组织,以使手在活动中灵活自如地操作。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