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和孩子一起探索生活中有趣的数学

来自网络 2009-07-03 10:55:2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反映的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存在于实际的物体中,而且超出物质之外,在人脑中建立的一种联系。它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所以幼儿学习时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数教学的思路也在不断的清晰,那就是走进生活去探索生活中有趣的数。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幼儿和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一、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纲要》指出:“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寓数学教育活动于游戏之中,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树叶娃娃找家”这一教育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捡到一片自己喜欢颜色的树叶以后,随音乐做游戏。游戏停止,树叶娃娃都回到树妈妈的身旁,红树叶找红树妈妈,黄树叶找黄树妈妈,绿树叶找绿树妈妈……。这样一来,幼儿情绪高涨,全身心投入,也都能按要求自主地做好分类活动,在多次的交换树叶中,幼儿都能在自由的游戏中按颜色进行分类,教师也实现了在游戏情景中教育价值的引导。寓教于乐,真正体现了教师和孩子是“玩”“数学”而非”“教”数学,幼儿的学习活动始终是一种愉快而又充满乐趣的活动。

  二、随机教学,获取经验。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理解,而且解决起来比大人给他们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他们还会感到自然、轻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注意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如,幼儿在收放玩具时可引导他们学习排序;分点心时,摆椅子时,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以及与小朋友的一一对应关系;幼儿在园过生日分蛋糕时,引导幼儿学习等分;散步时,可引导幼儿比较树的粗细,楼房的高矮,距离的远近;春天,在花坛里,可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感受蝴蝶花纹的对称,并提出问题:“先来了几只蝴蝶?又飞来了几只蝴蝶?”让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秋天,还可以带领幼儿拾落叶,引导幼儿按大小形状、特征不同进行分类计数等等。

  课堂教学与生活因素是密不可分的,运用贴近幼儿实际的“生活情景”进行随机教学,就能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认识数学规律,真正使幼儿能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因此,对数学教育活动的最优化,将会给幼儿带来一个崭新的主动探索的世界。

  三、实践中学——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通过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数学活动作为探索性活动的形式之一,有益于对幼儿进行思维的训练。教师要通过实践认知让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实质,最后通过讨论,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从而构建初步的数学知识。

  逛超市买东西是孩子最熟悉的活动,其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活动,可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就预设了“食品袋上的数宝宝”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所买食品包装袋上的数字,进一步巩固对数字字形的认识,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本班孩子正出于中班上学期,他们能够认识数字1——10,知道数字与物体的等量关系,这就为本次活动中认读包装袋上的数字并猜测数字的可能含义打下基础。在活动中,孩子们有的说“我这上面有3+2,表示3块饼干和2块夹心奶油,这是我自己猜出来的。”;有的说“这下面有150,我猜是表示重量,有150克。”他们初步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及在生活中的用途,但仅限于数字表示数量,活动中所涉及的数字表示天数、表示日期、表示重量、表示电话号码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最近发展区。孩子动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猜测所观察到的数字的实际含义,如果猜不出来也学会了另一种学习的方法—询问。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无数有趣的数学现象,它们时刻伴随在孩子左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注意到或接触到了这些问题或现象,但此时孩子往往处于无注意状态,他们可能不会对此问题或现象寻根究底。教师要敏锐地感知孩子的关注点,把教育自然地渗透在幼儿的生活实际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