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来自网络 2009-07-03 14:52:3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面对急剧变化、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知识经济的日益迫近,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着创造教育,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为此,在实施创造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以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即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兴趣的原动力,更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心。杨振宁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了我,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兴趣导致创新。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真正成为儿童积极的内在动力、培养出可贵的探索精神,最大限度的发挥儿童的聪明才智。爱好浓一分,入迷深一分,聪明才智就多一分。兴趣能引发创造的火花,是成材的起点。为此,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活动中。

  另外,我们还经常进行随机性的科学活动。比如:某幼儿问:“为什么凋谢的花瓣是枯的?”我立刻引导幼儿观察盛开的花朵,并用榨汁机现场操作,让幼儿发现鲜花含有水分,凋谢的花水分没了,所以是枯的。慢慢的,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好奇心强了,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兴趣,能较长时间地、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探索。比如:幼儿在玩“磁铁的秘密”探索活动中,幼儿根据多种游戏材料,通过玩一玩、想一想、试一试,发现磁铁的秘密,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有的发现能吸住在垫板下的环行针;还有在两个幼儿互相对玩磁铁时,发现手中的两块磁铁会吸住,而对种种的发现,我都积极给予鼓励,幼儿在探索中情绪愉快,没有压力,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在随后的小制作活动中,幼儿又大胆制作了会走动的小猫、钓鱼杆等。这充分体现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敢于动手,想不敢想的问题,不断进行操作,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兴趣。

  二、操作材料丰富多样。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应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允许幼儿多次使用某一种材料或多次进行某一活动。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物质材料,幼儿就不能充分的利用双手去玩。

  在活动区放置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磁铁、电池、纸、水、放大镜、海绵、小木块、凹凸镜等等。在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各种有趣而简单的实验,例如:“摩擦生电”“光的折射、反射”“沉与浮”等等。在这里,幼儿步入了科学的王国,他们动手动脑,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获得真知。

  另外还可为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因为成品不能激发幼儿的创新灵感,他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发挥。比如在科学活动“纸桌”中,我为幼儿提供一些卡纸,让他们动手动脑,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纸桌。有的幼儿将纸折成“波浪”型;有的幼儿将纸卷成圆柱体型;有的幼儿将纸折成“门”……孩子们在操作中想出了各种方法来制造桌腿。并进一步实验,发现圆柱体的桌腿最牢固。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不同,积累的经验也互不相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幼儿在认知发展上的个别差异。如在学习速度上,有的幼儿对老师的要求领会的快,尝试二三次就能掌握;有的幼儿仅靠老师讲解还不能领会,必须亲自示范再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要使每个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如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参加的实验“纸桌”时,有的幼儿拿到纸后立即动手,尝试各种方法,短时间内就取得成效;有的幼儿拿到纸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这时我就及时地给予引导:“你看一看,我们教室里的桌腿是什么样的,你家里的桌腿是什么样的?”在老师的帮助下,这位幼儿终于制成了桌腿。虽然前者以做了多种形态各异的桌腿,后者却制作了很普通的桌腿,但我都给予了肯定。让幼儿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分析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引导幼儿主动生活,积极探索。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如果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失去了主动性,幼儿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体现,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发挥。只要让幼儿不断的摸索实践,幼儿才能产生创造灵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勤于思考。例如:“蛋的沉浮”实验中,他们充分摆弄材料、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和变化,反复操作、多次尝试,幼儿发现一直加盐,浮起来的蛋又沉下去,于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在杯中再加清水,蛋又浮起来了。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但幼儿不仅获得了最浅显的科学知识的概念,也是在他们自己摸索的基上产生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人民教育家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探索与创新,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这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前提和基本保证。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随着对创造教育的深入研究,让我们越来越清楚的发现,创新能力是幼儿所具有的内在潜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幼儿的创新意识需要我们去挖掘,作为教师将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用我们的双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