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分享活动中有什么

来自网络 2009-07-03 17:19:3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一、背景

  (一)一次分享活动传递给教师的信息

  周五是分享玩具、食物的时间。

  涛涛带来了一袋番薯干,塑料袋上印有“营养番薯干”:“我请小朋友尝尝番薯干,这是我从家友超市买的,我昨天和奶奶一起买了两袋,一袋在家里分享,可好吃了,这一袋我请大家尝尝!”小朋友们纷纷坐得端端正正,瞪着眼睛看着,希望先尝为快……

  不一会儿,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了一块番薯干,有的大口吃掉了,有的细细品尝。“这个番薯干很甜,软软的”。“我以前吃过的舅婆做的番薯干不是这样的,是咖啡色的,大块的”。“这种番薯干的颜色和老南瓜有点象,都是桔黄色”。宸宸说:“我觉得它和橡皮泥的颜色很像,我们用橡皮泥来做番薯干吧!”孩子们都表示赞同:“我也想捏,我也想做……”。

  (二)一个教师对相关信息的接收和回复

  1.发现孩子们自发地出现了“新兴趣点”——他们希望捏制自己的番薯干。

  王春燕老师在师幼互动讲座中强调:“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本质正是师幼的交往过程,是在活动中,老师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思考整合后再传球的过程。”孩子们已在品尝活动中了解了食物的特性,比如颜色、形状、软硬、味道等,有了感性认识,并且在与橡皮泥的比较中找到了相似点——颜色、软硬、可塑造形状,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群体的认同。综上原因,,教师可以抛弃原定的严格的计划,捕捉这次分享活动中的教育契机,灵活地生成一次美工活动——捏制番薯干。

  2.分析“捏制”活动在小班幼儿中的可操作性

  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小肌肉发展水平不同,虽说兴趣是动力,但成功的玩中学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发现:①小班幼儿在近两个学期的捏泥中已基本掌握了捏、搓、压等简单技能,会概括出番薯的基本形状——长方形;②我们为幼儿提供的彩泥色彩鲜艳、质地软、易于表现,并附有塑料小工具;③教师本身对捏泥有浓厚的兴趣,在生成游戏中能灵活地调动幼儿积极性。

  随即分享活动转入教育活动。

  二、案例与分析

  (一)讨论加工过程

  教师:你们知道番薯干是怎么做成的吗?

  久久:把一个大番薯变成小的。

  祺祺:把番薯煮熟。

  涵涵(用手做了切的动作):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

  琪琪:我奶奶会做番薯干,要放在那么大一个匾上让太阳晒干。

  教师小结了制作过程:番薯洗净——煮熟——切片——晾晒——成品。

  教师(手拿一团橡皮泥):我拿的是煮熟的番薯,要加工成番薯干,你会怎么做?

  久久:我把它一块块切下来。

  东东:我把它分好大小,捏成长方形的。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哪个办法好,但是要记住,做好的番薯干要放在匾上晒,不要沾上灰尘。

  (二)跟踪操作流程

  孩子们纷纷开始操作,源源做的番薯干堆成了小山:一块、二块、三块……他一边做一边数。仔细一看,细的象笔芯,粗的象火腿肠,横七竖八在一起。教师轻轻地问:“你的番薯干大小差那么多啊,这样晒上面的干了,底下的一点都晒不到”。

  源源看到旁边的宸宸做成的番薯干是一块块摊在板上的,粗细相近:“老师,他这样晒,是不是晒到了”。老师说:“对啊,你再看看他是怎样做的”。源源认真地看了一会儿:“他先做成一个饼一样的,再用小塑料刀切,我也会”。教师此时把宸宸的半成品展示给大家看,介绍:“这种办法很好,大家还可以试试别的办法”。

  孩子们抬头看了一会儿又继续操作,此时有一半幼儿用了宸宸的切、晒的办法,但晒得比较零乱。

  祺祺的做法不一样,她先分好泥,再搓成圆柱状一个挨一个排列。

  涵涵用小刀切出了正方形番薯干。

  心怡先搓好泥成圆柱,再用小刀切成小块,因为是粉红色泥,故乍看象桔红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