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露脸多少≠老师的重视度
一、案例
幼儿园里常有些竞赛活动,前几周刚进行了大班的诗歌朗诵赛。规定是20人参加,练习的时候我和配班老师照例多选了几位幼儿一起练习,准备上场前可以挑选备用。在比赛的前一天我还没有定下来,因为几个孩子各有优缺点,实在难以定夺,临上场前,我叫下了小小,让他在一旁观看,尽管他声音响亮,但手上小动作多,影响整体效果。我也考虑到这样做会影响到他的情绪,但从班级荣誉角度出发,还是下定了决心。比赛结果我们班获得了一等奖,小朋友都很开心激动,沉浸在喜悦中。另我没有想到的是,当天晚上,小小妈妈打电话来问,“我们家小小说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但是没有参加”?虽然我心里有些疙瘩,也做好了准备,但还是没有料到家长这样会直白地向我询问。当时我解释了原因后,非常真诚地跟她说了声,“下次还有机会的,小小很不错的”。最后一句话我说得挺激动的,而不知家长有没有被鼓舞到呢??
二、分析
这些事例在幼儿园里经常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教师一个难以平衡的问题,从家长的角度看“教师的重视与否”大致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论的:
1、问孩子“比赛你参加了没有?”“节目表演你有份吗?”等问题,然后从孩子简短的回答中获取零碎的信息;
2、对自己孩子个性能力的理解所作出的结论,如:我的孩子活泼能干,老师注意的机会可能多一点,我的孩子内向不多话肯定老师不会喜欢他;
3、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家长的愿望目的和老师处理方式的结果之间的否达成共识。
家长通常会综合这三方面的内容,然后形成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受教师重视的概念。但事实上,这只是把“露脸程度”和“老师重视度”划上了等号,家长用自己想当然的猜测和老师的做法划上了等号,这种对重视的认识和理解是片面的。从教师的角度和眼光来看,“老师的重视”其实是对孩子的及时关注和帮助,这是由幼儿园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幼儿园的孩子身心发展处于自理能力索求帮助的阶段和思想行为的他律阶段;又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习惯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对孩子的重视体现在许多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小细节上。我能理解家长们为什么希望孩子能受到“老师的重视”,家长们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挑一点,机会多一点。但我认为自信的孩子往往会在一群孩子中显得非常出挑。
三、反思
自信心是支撑一个人做任何事的动力,从孩子的终身发展来考虑,如何激发孩子主观上“我能行”的积极因素要比关注他受不受老师重视更重要。
1、有爱心的孩子受人重视
亲人的爱是孩子信心的依附和支持。要坚持以耐心、爱心去对待孩子。不要嫌他烦,也不要把自己工作生活中不如意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更不要以忙、累为借口疏远孩子。在一天中抽出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听听孩子的倾诉,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关心。爱心会换来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关爱,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不管在哪里,都讨人喜欢。
2、平等,让孩子有自信
应该让孩子感到对他的重视而非保护,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让他参与一些他能理解的事情的决策都是好办法。如,“买哪一种灯好看?”“要不要买小自行车?”“你认为今天应该谁洗碗呢?”等等。允许并鼓励孩子对成人的质疑,并能勇于向孩子认错。在这样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时刻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如果他的意见被接受、采纳、重视,那么他的自信也会萌发。
3、多说几遍“我相信你能行”。相信这句话对孩子有一种潜在的激励力量,不断强调这句话,并在孩子退缩畏难时用它来鼓励孩子。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做一些需要“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的事。如,孩子会打一个结,就让他学打蝴蝶结;孩子会排列书架上的图书就再让他学着整理抽屉;孩子会折毛巾毯就要求他再学着叠薄被子等。让孩子感受到克服困难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产生“我真的行!”“原来我也可以干!”的体验。
4、横向比较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把孩子的过去和现在进行纵向参照,及时肯定孩子在任何方向哪怕再细小再细微的成功和进步,让他产生自己能行的信心,并不断充实壮大这种信念。切忌横向比较,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对比,如,“看,小明上课多会回答问题。”“瞧,小强钢琴比赛得奖了。”“小刚的体育多棒呀,你看看你这样儿,哎……”把孩子和所有孩子集中的优势进行比较,是不公平的,只会把孩子推向自卑进而否定自己的死胡同。
5、自信是正视弱点,扬长避短。应该让孩子树立这样的理念:任何人都会有不懂或不会的地方,也都有比别人厉害的本领,大人和小孩都是一样的。如,孩子唱歌跳舞不行,可他画画可以;孩子画画不行,可他故事讲得好;孩子故事讲不好,但他会认很多字;孩子不认识字,但是动作灵敏等,幼儿总会有一项别人不及之处吧。对于他的弱项只要尽力而为就可以了,对于他的长处就应该努力使之更强、更好。
当然,对孩子的夸奖和鼓励也要有一定的分寸。对于个别“自信满满”的孩子,也要在他旁边敲敲边鼓,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自以为是的“超人”宝宝,也不容易讨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