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素质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家长对后代成长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幼儿对接受教育的内容要求也越来越丰富广泛,这就对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技巧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学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更好地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并把科研成果运用于实践,不断改进幼教工作方法,引导幼儿在玩玩做做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就不光要求我们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同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多方位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幼儿着想,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是环境的设计者。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可信任的并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地生活,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更好的发展。
1、教师应真诚地去热爱每一个幼儿,特别是对能力较差、反应慢的幼儿,对待幼儿应宽厚,和蔼可亲,认真负责。大家知道教师的微笑是爱的表现,而微笑来自对幼儿的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幼儿年龄小,对爱的理解是简单的、直接的,当我们把自己对这些孩子的关切分解成“轻轻抚摸”、“慈祥的眼神”、“甜蜜的微笑”时,孩子就会产生情感上的迁移,象老师那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小伙伴。
2、孩子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并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成长历程,既有长处,也有弱点,应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实践教育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还是幼儿环境中的核心部分。教师自身一贯的良好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将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参与活动,既不无缘无故的批评谁,也不会过分的宠爱谁,这有利于幼儿愉快、健康活泼的成长。
二、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任性固执,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较差,想要什么,必须让家长满足其要求,由家庭走向社会(幼儿园)则不适应,自理能力差,什么事都不知道怎么去做,尤其劳动方面,时间长了,变得不积极参加活动,甚至不合群,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这部分幼儿,在组织的游戏活动中,让其参加角色,如在“娃娃家”中,可让他们扮孩子,帮爸爸、妈妈买菜、擦桌子等,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时间一长,幼儿就会不自觉地将一些不良行为改变,并能积极地去参加一些活动。但还有个别幼儿,当他喜欢的角色被别人领先扮演时,就会嫉妒,或扔玩具,或哇哇的哭。这是由于幼儿内心的需要受到外界条件限制而达不到目的时而产生的心理冲突。纠正这种行为的办法在于耐心开导,改善同伴之间的关系,并让其明白,角色是可以互换的,不是固定于一人。总之,纠正幼儿的异常行为是一个深入细致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帮助幼儿纠正不良习惯。同时,我们要积极地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美好的环境中成长,使祖国的花朵开得更加绚丽。
三、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劳动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他认为“那些双手灵巧的孩子能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可见,劳动对大脑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可现在的家庭却忽视了孩子生活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培养。有些祖父母疼爱子孙,心甘情愿地自己包揽一切本应由孩子自己做的事,从而养成幼儿自己不会穿衣服,不会吃饭,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将劳动这一课给补上了。
1、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为孩子提供劳动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引导孩子动手,做些有兴趣并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劳动紧密结合起来。如让他们学会穿脱衣服,扣扣子,穿鞋系鞋带,搬小椅子,会用正确的方式进餐,知道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学做值日生,并参加一些养、种植活动。总之,不让他们从事一些超出能力的劳动。
2、寓教与乐的方法
寓教与乐,通过游戏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劳动情趣。如玩角色游戏“娃娃家”,他们模仿成人劳动,给娃娃喂饭,穿衣洗澡等,这样可以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习劳动技能;再如玩“医院”游戏时,扮做医生、护士,手拿“听诊器”,给娃娃“看病”、“打针”、“取药”等;玩“菜市场”游戏时,扮售货员、顾客“卖菜”、“买菜”等。
3、为他人服务,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幼儿不仅自己会做,还要帮别人扣扣子、系鞋带等,并可教育幼儿同伴之间有困难可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光传授系统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还要培养下一代幼儿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除对幼儿进行智力、能力的培养,提高身体素质教育要求外,还要在劳动、品德等方面进行培养,置幼儿于主体地位,为其提供主动交往、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幼儿在自身的活动中,反映其认识。促进了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达到整体教育效果,使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