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浅谈幼儿美术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2)

来自网络 2009-07-04 19:46:1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三、联系幼儿实际,展示故事情境。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②。因此情境设计一定要联系学习实际,但要杜绝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找到合理的现实“支架”,帮助幼儿不断沿“支架”爬升。

  如《拔萝卜》这节课中,首先让幼儿听故事,了解故事的人物次序和对话情景。引导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边讲边画:1、教师:“谁来拔萝卜呢?”幼儿:“老爷爷来拔萝卜”2、教师:“老爷爷拔不动萝卜,该怎么办呢?”幼儿:“老爷爷请老婆婆来帮忙。”就这样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直到把萝卜拔起来。然后请儿童把具体画面描绘下来,儿童会结合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各种各样的萝卜、人物和动物。并且故事带给了幼儿团结就是力量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启迪。

  四、开展课堂活动,表演体会情境。

  教师应该设计带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内容,如绘制趣味性插图、创作娱乐性漫画、卡通画、剪纸、布贴画等等。

  如“吹泡泡”一课:教师可在课前组织一次“吹泡泡比赛”,或是由在上课的时候,由老师带材料到班上,现场为幼儿演示吹泡泡的情景,若是这些条件都不具备,也可以为幼儿提供相关图片或是录像带。总之,应尽量为幼儿提供直观、具体、形象的教具、学具,让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真实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影像。幼儿通过教师提供的物质环境,对“吹泡泡”的情景已有了一定的影像,但仅限于那一基本画面,幼儿的思维没有活起来,画面也仅仅停留在那一刻,此时,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让画面在自己的头脑中活起来。“泡泡越来越大,慢慢地变得比小朋友的脸还大…”,随着老师的谈话,幼儿的思维一步步前进,头脑中的画面也越来越鲜明。这样的描述,不但能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吹泡泡的印象,同时也对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有很大的作用。

  又如开展《天天做操身体好》这一活动时,首先让幼儿让幼儿欣赏《幼儿广播体操》演示画面,然后展开讨论: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做操呢?然后请个别幼儿来做早操中的某一动作,如:侧手举,手上举、手叉腰等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做操的不同姿态。手、胳膊和腿各部位所处的位置,整个身体的姿态挺直或弯腰,然后让幼儿画出各种动作。本节课通过动作演示的方法,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人做操时的不同姿态。由于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绘画活动之前仔细地观察,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画面内容更丰富多彩。并起到激发幼儿绘画兴趣,拓展想象思维的最终目的。

  五、发挥语言、音乐功能、形象描绘情境。

  活动前说画可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鼓励幼儿在画画前大胆地表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画后能解说自己的画,让幼儿逐步了解到一幅好的画是与画画前的想象与画画后的“说画”是不可分割的。这也为他们从无意识的涂鸦阶段过渡到有意识的创作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幼儿在“说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大胆构图的能力;音乐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丰富的。现代抽象大师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给绘画和音乐作了如下描述:“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③。而通过音乐创设具体的情境氛围,就可以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如画儿童画时,可以以欢快悦耳的儿童歌曲加以情境烘托,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从而增加学生对于儿童画的表现力。

  如在《画音乐》中让幼儿听一段音乐(如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在完整欣赏几遍后,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作品的美。让幼儿闭上眼睛,耳听音乐,跟着教师想象:“哇,这里的景色好美呀……听!是谁在唱歌?……我很高兴!……”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并鼓励幼儿用绘画语言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幼儿凭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体验无拘无束地绘画,不同幼儿所表现的画面内容和形式明显的不同,富有个性特色,如有的用冷暖色、线条或抽象图案来表现,有的则结合日常生活内容来表现等。

  而通过音乐创设具体的情境氛围,就可以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如画儿童画时,可以以欢快悦耳的儿童歌曲加以情境烘托,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从而增加学生对于儿童画的表现力。

  总之,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以上各种设计方式相互结合,灵活运用,往往能给幼儿带来浓厚的兴趣,并更加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知识、技能、品德有机统一,平衡发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