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认识文字之前,都先以极大的兴趣,拿起笔涂涂画画。一个点、一段线、一个圆。纵横交错、满纸涂鸦……。这些,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他们认识生活、观察事物、加上奇异想象的一种表达方式,反映了幼儿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情感和态度。美术活动作为一种形象思维活动,通过人的眼、手、脑的密切配合,为创新思维打下了基础。早在四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指出:“美术的教法最重要的是发挥儿童的天才,让儿童自己去体验,表现他的意思。”他所提出的“活教育”理论,对当今幼儿教育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下面就运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优化幼儿的美术活动,谈谈几点初浅的认识与初步的做法:
一、教学活动游戏化,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教育”第十三条原则指出“教学游戏化”。因为游戏最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如何在美术活动中运用游戏手段呢?我是这样做的:
1、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把美术活动当成游戏,在做做玩玩中进行。如教小班幼儿学涂色时,老师先出示画好的苍蝇和蚊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消灭它们,然后让幼儿把蜡笔当成“灭蚊剂”,在苍蝇和蚊子身上涂抹,把苍蝇和蚊子都涂满了、涂匀了,才算把它们消灭干净。幼儿因此涂得很认真。又如吹画“腊梅花”,我将滴在画纸上的颜料比作“小朋友”赛跑,让它们站在起跑线上,准备比赛长跑。我们大家来为它们鼓气、加油,看谁跑得快。于是,小朋友在纸上滴上几滴颜料水后,鼓足气使劲吹。“小朋友们”便迅速地向前方滚动,马上形成了一道道弯弯曲曲的跑道,我让小朋友看一看像什么?原来是千姿百态的树枝呀。我又引导幼儿用手蘸上各种颜色点在树枝上。这样,一幅副形态各异的腊梅花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的脸上一片快乐。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学得轻松,且兴趣盎然。
2、以游戏做铺垫。当幼儿画一样东西,首先必须让这一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把该事物表现在画面上。所以,我在绘画前,先让幼儿玩与绘画内容有关的游戏。以游戏作铺垫,然后作画,这样画面就会丰富多彩。如小班幼儿进行“圆形添画”时,先让幼儿玩各种圆形的物品,再让幼儿作画。幼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进行加工、创造,画面更加生动、精彩。又如,画“闹元宵”时,先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花灯带到幼儿园,再让幼儿赏灯,玩灯,这样作画时,小朋友表现出有情节的不同画面:有的画各种各样的元宵灯,有的画小朋友在赏灯,还有的画小朋友排队到街上闹花灯等不同的画面,体现了不同的主题内容和情节。
二、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发展离不开美的环境、美的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大自然是活的教科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向幼儿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五采斑斓的童话世界,有利于诱发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不断丰富完善。如“梵天寺”是同安美丽的景点之一,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我们经常带幼儿到梵天寺游玩。一到梵天寺,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副美妙的画卷中:五颜六色的花竞相开放,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绿树成荫,生动威武的石雕狮子对着小朋友微笑;一座座寺庙雕梁画栋;一条条长廊弯弯曲曲;喷泉变幻无穷;山上许多不知名的果实千姿百态……孩子们被大自然的美景陶醉了。此后,在幼儿的作品中有碧绿的柳树、粉红的桃花、有树梢上的小鸟、还有身穿袈裟的和尚……。
除了自然景物,各种雕塑、名胜古迹(如孔庙)、艺术作品、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现代建筑等,只要线形优美、色彩鲜艳和谐、造型生动都对幼儿很有吸引力。通过观赏,让幼儿感受到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别具匠心的艺术创造,从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领略各种表现技法的艺术效果。幼儿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产生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正如陈老先生说的:“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