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

来自网络 2009-07-05 19:42:3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在7年多的幼儿园工作中,我发现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孩子一般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画的好的孩子,他们喜欢画画,爱画画,画的越来越好,一种是画的不好的孩子,他们讨厌画画,怕绘画,怕画的不好,不画而更画不好的恶性循环。根据我的了解分析,主要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有偏颇,我们常常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的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如果我们能正视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的绘画规律,把孩子的绘画过程看做是游戏的过程,情况就大相庭径了。因为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是幼儿的主导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的观点很早就有人提出来过,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点一:幼儿画画的动机之一是人类本能的驱动。幼儿正是在握笔涂画的游戏中获得了“动作”和“痕迹”的刺激所产生的愉快。也就是说,画画对于孩子们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游戏。

  观点二:游戏是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性表现的需要,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内部心理因素之一是愿望,可以说,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这种愿望就是游戏。

  观点三;用画来作陈述事物的游戏是儿童绘画的出发点。儿童作画时,往往边画边发出模仿事物的声音。如画战争场面时,便发出坦克、大炮的轰鸣声,其笔道沿着炮膛“出发”,“打”到敌方的物体上发生爆炸,口中发出爆炸轰响……他们没有在意坦克的结构是否合理,部件是否准确,飞行中的炮弹是否能看清楚。他们入迷地画——如同“摆家家”一般地进入角色。可见儿童绘画的出发点是用作陈述事物的游戏,而不是着意表现客观对象。

  观点四:幼儿画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1岁的儿童.就能拿起彩笔乱涂乱画,感到新奇和快乐。彩笔和玩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他们从不考虑有没有掌握技法和表现能力,面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计划性,不计较画面的效果。不论画成什么样子,自己感觉都十分良好。

  况且国外,美国幼教界也非常重视幼儿绘画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日本选择绘画内容也很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其游戏与生活,从而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本人也开始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的实践,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过程中,充分考虑孩于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择教学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

  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小熊吹泡泡”、“青蛙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画泡泡”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幼儿的绘画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二。选择的绘画材料要丰富,让孩子觉得绘画是在游戏

  幼儿期儿童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支配能力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毛线拖画,提供吸管吹画等。如在印画活动“公园里的花”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张10×10见方的报纸,幼儿只需轻轻揉皱,拿在手上,蘸点颜料,印在纸上,纸上便会有一朵朵美丽的花。又如在毛线拖画活动《美丽的手帕》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粗细不同的线,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在白纸上拖画,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交织在一起,一块美丽的手帕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要制作手帕,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年龄段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