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绘画教育体系,促进幼儿绘画能力发展(2)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幼儿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重视和关注,而幼儿美术教育在其中则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学龄前儿童品质的发展,自然创造力的表达,社会价值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个性与自我尊重的人格形成,提供一个非同寻常的机会与条件。教育专家认为:幼儿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这种适应具体地表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而绘画就是一个从感觉到艺术思维发展的过程,即内外作用的完整过程。因此幼儿的绘画表现,制作手工物品的造型能力反映了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并作为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据这个规律,我逐步摸索出一套“幼儿绘画立体教育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优化组合家庭、学校、社会及自然多层绘画环境。
一是创设宽松的学校绘画环境。
中国美协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杨永青说:孩子把画画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因此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采取生动活动的教学形式,善于把幼儿引到想象的王国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掘和引导幼儿所固有的天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应成为幼儿热情而耐心的听众,并从孩子的角度联想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幼儿连续不断地思考、想像和表达的热情。
二是创设良好的家庭绘画环境
根据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孩子绘画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我们通过“父(母)子同画”、“新春画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遨游多姿多彩的绘画世界,激发孩子绘画的热情,帮助孩子把绘画当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家长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幼儿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幼儿的感受力
第三、感受多彩多姿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带领幼儿走向社会,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同家长配合进行)认真观看运动会及各种形式的演出,让幼儿身临其境,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体验。。
二、运用融电教、语言、社会、音乐、绘画为一体的多层次教育手段,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绘画是幼儿借助画笔表达自己对现实事物的认识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是与其兴趣、智力乃至个性品质的健康和谐发展都密切相关的。因此,幼儿绘画教学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幼儿“作品”的水平,而在于绘画活动本身。所以,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教学结果,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过程。目前,电脑、投影仪以及大量新颖的“电脑课件”的出现,为多种技术融合的绘画教育手段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下面是我近几年所做的一些尝试:
[实例一]会变的脸(2000年市美术组教研活动)
幼儿绘画脸部特征的活动是一个老教材,常规教法是:老师讲课幼儿看图片、教师指导幼儿画画。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难以得到发挥。针对这一弱点,我运用了先进的电脑教学手段,设计了美术活动“会变的脸”。用电脑制作本班幼儿的相册幻灯,运用PHOTOSHOP软件将本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照片(哭笑各五张)进行扫描、裁剪、放大,并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相册幻灯。并制作了笑脸的电脑动画,把笑脸的五官变换成幼儿想象中的笑脸。如眼睛换成太阳,鼻子换成糖果,嘴巴换成花朵等。通过这一生动活泼的电教手段,激发了幼儿潜在的审美想象能力。
[实例二]小鸡快跑(2001年全国观摩活动)
美国动画片《小鸡块跑》2001年暑假在宁上演曾引起极大的轰动,影片讲述的小鸡不畏艰难,团结协作,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打动了许多幼儿的心。由此,我设计了该活动。通过优美的动画设计,再现了小鸡受难、谋划、出逃、幸福生活的全过程,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纯真善良、乐于助人的天性,并通过“油泥”这新颖独特的创作材料,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奇特,喜欢动手的特点,再辅之以适当的点拨,使得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会了捏“油泥”的基本技能,又体验到了一种拯救弱者的快乐,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整个活动清新活泼,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