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拥有自信(2)
2、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这里指的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这种环境是要通过老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我们平时经常听到这样一些口语:“都坐好了”、“给我讲一遍”,这种命令性的语言使幼儿处于一种“教师权威”“必须听话”的受约束的被动地位,缺乏发挥自主性、首创精神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最终会导致幼儿丧失自信心,如某次绘画活动,一名幼儿在画好的楼房上添画上了一些杂乱的蓝色斜线,老师看见后生气地说:“真调皮,看你把画纸弄成什么样子!”否定了他的行为,其实,在孩子的心目中,他想告诉人们“下雨了”,但老师消极的评价,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扼杀了他学习的主动性,最后他只能是按着老师的意愿画出所谓的“漂亮的楼房”,恶性循环下去,不但会扼杀了他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还使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而在美国,家长和老师习惯把幼儿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幼儿的一些决定,肯定幼儿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对待幼儿,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指导。如在某次美术活动中,当别的小朋友在用各式各样的橡皮泥印画时,有一位小朋友却撸起袖子,蘸着印泥作起了指纹画;当别人在用彩色水笔画画时,她却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纸上用力地剁,使水彩在纸上四处溅开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礼花”画,正是老师给了幼儿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允许幼儿的“不听话”才有了一幅幅出人意料的作品,才使一位从“刚来时害羞,又有些神经质”的孩子,长成了一位活泼、开朗、快乐、自信的小女孩。这正是两种不同环境所得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二、培养幼儿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1、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及必要的技能技巧。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各阶段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在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培养幼儿各种能力,并注意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如拍球、跳绳、剪纸、画画、跳舞、系鞋带等,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充分肯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老师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这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幼儿从中获得自信,确信自己“我有能力”、“我能做好”。
2、必须使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兼顾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幼儿,如在折纸活动中,对能力强的幼儿可让其独立完成活动,而对能力弱的幼儿,可在纸上折出折痕,引导其完成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又如有一小朋友在认知、动作发展等方面相对于同年龄的幼儿来说较差,因此他在各项活动中都畏缩不前,难以完成活动,性格也逐渐变得内向孤僻。为了让他体验成功,在每次的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难度和层次要求,让他每次都获得成功、获得满足,逐渐树立起他的自信心。所以,要使幼儿经常保持自信,应让幼儿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
3、应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某次角色游戏,老师提出游戏的要求和规则后,幼儿大部分都自由地选择游戏材料和角色,当游戏进行一半时,有一名幼儿在“麦当劳”与同伴吵起来,原来由于钱币面值的不明确,导致找赎时发生误会。在活动后,老师及时组织幼儿讨论该如何分清不同面值的钱币。通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钱币上面写上数字,便于识别。老师还请幼儿自己设计钱币,并写上数字,这种实践活动能培养幼儿自主、自立精神,锻炼幼儿的智力和社会应变能力。此外,教师可适当委托幼儿完成简单的任务,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这样,使幼儿能经常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相信自己的力量,自我评价就高,自信心就强。而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其创造条件获得成功,如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幼儿提些容易回答的问题等,使这些幼儿在一点一滴的成功中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
三、促进自我肯定,培养自信心。
1、要培养幼儿的耐挫精神。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失败,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情况。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幼儿的情况,帮助幼儿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培养幼儿大胆、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一名幼儿将手中的飞镖飞到了树上,怎么办呢?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用力摇大树、爬上树去、搬梯子拿等。对于幼儿的说法,老师不加以嘲笑或禁止,而是请大家试一试:用力摇大树,树太大,不行;爬上树去,太危险了,而且爬不上,也不行;搬梯子去拿,梯子靠不住,也不行。大家都积极地开动脑筋,最后想出一个办法,用勾子勾,果然把飞镖勾了下来,大家高兴地欢呼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懂得了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不怕挫折和失败,这样幼儿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自信心。
2、帮助幼儿发扬自己的长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自信心。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的幼儿画画画得好,有的幼儿唱歌唱得好,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好,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老师应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帮助幼儿在某些领域活动中获得成功,使幼儿建立起自信,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有的幼儿智力发展一般,但社会性发展较好,能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老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的这些做法,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可爱之处,从而促进其自我肯定,增强自信心。现阶段,幼儿园提倡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有的幼儿由于不会交往而受到同伴群体的排斥和拒绝,从而感到孤独,缺乏自信。因此,教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技能,多鼓励这些幼儿多与同伴交往,并教育同伴接纳他,关心和爱护他们。
四、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教师、家长共同努力
家长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经常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长思想上的认同及行为上的配合,了解其家庭教育的情况,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让家长明确要尊重和信任幼儿,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水平提出要求,不能操之过急,期望过高,以致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放心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一味包办代替,以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要为幼儿提供一些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遇到的矛盾和争执,从而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自信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保护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人人拥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