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培养大班幼儿援助行为的研究

来自网络 2009-07-05 21:43:0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在生活环节中,教师发现幼儿援助行为的缺乏,从而引发研究问题的产生。就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援助行位,教师从三方面论述:一、开展丰富的主题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援助行为:二、及时、有效的表扬鼓励强化幼儿援助行为;三、家园配合,共育援助行为。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幼儿一起生活、游戏的,时刻引导着他们学习,鼓励他们的点滴成长。而大班幼儿较小、中班幼儿更加较活泼好动,个性也初具雏形,说他们是“小大人”也许的确挺贴切的,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仍需成人的引导与培养,从而使他们身心健康的茁壮成长。

  大班幼儿经常向老师告状,寻求老师帮助解决问题。一次,一个小朋友哭得非常伤心地从盥洗室出来对老师说:“老师,我不小心摔倒了,他们好多人都笑我,也不帮助我”,边说边揉着自己的小屁股,这是其他小朋友也陆续的从盥洗室走出,看到这个摔倒的小朋友,脸上大都掩饰不住笑容,有的小朋友在走到座位时还要向其他小朋友学刚刚看到的“可笑”的一幕,却没有一个小朋友关切的询问:“疼不疼”或安慰他,更没有小朋友在他摔倒时扶他站起来。这件事看起来虽小,却触动着教师的信,不禁让人联想到他们长大后,对需要帮助的人们的冷淡与漠视,甚至嘲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正式说的这个情景吧!电视、报纸等媒体上也曾报道过许多在别人困难、危险、需要帮助时,人们不伸援手的实例,真是举不胜数啊!真不希望这些孩子长大后也成为不帮助他人的冷漠的人。于是,教师开始反思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援助行为的漏洞,发现在教学与游戏、生活中,教师总是说“孩子们要互相帮助,这样才是好孩子”而且对幼儿表现出来的援助行为不加重视,这样的说教方式与轻视援助行为的培养是导致幼儿援助行为缺乏的主因。找到自身原因后,教师便着手调整教学计划,针对培养大班幼儿援助行为做进一步探究,培养幼儿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援助行为就是指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那么,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援助行为呢?就这个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开展丰富的主题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援助行为

  在设计主题游戏活动计划时,力争将个领域融合教学,丰富活动内容,适应现今幼儿教育新理论,并且充分准备活动材料,打破教师在以往教学活动中单一领域、材料缺乏等旧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幼儿参与教学、参与材料准备工作,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例如在一次社会活动中,需要准备大量的援助行为的图片及实例,教师有限的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教育活动需要,于是家长与幼儿的积极配合就成为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在准备材料中,幼儿经常询问教师“老师我这张图片行吗?”、“老师,我的图片在家呢,晚上给您打电话”、“我今天再和爸爸找找报纸上的……”家长与幼儿从报纸、网络、书籍上收集了很多图片与实例,是他们的积极参与才使得社会活动——《他做了什么》能更好地进行。

  活动中,教师首先感谢孩子们的援助,从而使他们感到这次援助不仅帮助别人也是帮助了自己。再出示一张张援助他人的图片,并发放到各组。请幼儿讲述“他做了什么”讨论“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等问题,孩子们积极地发言、讨论。有的说:“帮助别人是对的,我也会这样做的。”有的说:“如果你不帮助别人,等你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不会帮助你来。”还有的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为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的”教师看到正确的行为观念已经初步建立,便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化,随后,教师发给幼儿纸和笔,请他们画一画帮助别人的和不帮助别人的人,想一想他们谁会受到欢迎与表扬?这样,在社会领域中渗透着语言和美术领域,比起单一的教师说,幼儿听、看,更能吸引幼儿,在画中,有的幼儿给帮助别人的人带上了漂亮的项链,有的画上了漂亮的衣服……有的幼儿给不帮助别人的人涂上了他最不喜欢的颜色,有的把不帮助别人的人画得特别小……这样丰富的主题游戏活动,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援助行为的培养远不是几次教育活动所能完成的,更不是教师几番启发、开导能够教会的,需要的是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要把握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时机,为幼儿提供获得真情实感的机会。因此,教师专门组织了一次活动,运用电教手段,为幼儿放了一部短片,内容是许多人为不能上学的贫困学生捐款捐物的情景,幼儿看到后,也都“吵”着要家长和他们一起去捐款捐物呢!相信他们体验到的那种爱心,那种助人为乐的情感,比坐在教室里听几遍《萝卜回来了》更要深刻与真实。

  这样的几次活动过后,教师发现再有幼儿被绊倒摔跤后,那“欢快”的嘲笑声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关切的话语和一双双温暖而热情的销售,就连身旁的小椅子倒了、歪了,也不再说“那不是我的椅子,不是我弄的”,而是默默的扶起它们。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也深感欣慰与鼓舞。

  培养大班幼儿的援助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还应采取更加多样化、丰富化的教学,设计、研究出更好、更有效的活动与教学方法来引导、培养幼儿将援助行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给予幼儿及时、有效的表扬鼓励强化幼儿的援助行为

  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援助行为,应加以强化,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表扬鼓励是奖励方式的一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式。积极的表扬鼓励中含有尊重、相信的因素,可以调动幼儿的主动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以往的生活、教学活动中,教师也经常对幼儿的行为是用表扬鼓励,但往往不够及时,使用的场合也不太适宜。例如,在一美术活动中,第一组幼儿想象

  力恒丰富,第三组的女孩子线条很流畅,但教师却没有及时表扬,而是等到收作品时草草带过,寥寥几句不具意义的点评并没有使得其它幼儿的作品得到提高,而且好的行为也没有得到强化,也是表扬鼓励的效果大大降低。

  在调整教学计划与工作后,每一次幼儿的进步教师都要马上表扬并当众公开

  从而强化幼儿的行为。美工活动中,有位幼儿忘记带胶棒,内向的他谁也没说,自己哭了起来,同桌的幼儿看到后都关切的询问并把自己的胶棒递过来给他使。

  教师看到这一幕,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立即对他们进行了当众表扬并请小朋友为他们鼓掌以示鼓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表扬鼓励能够使班上其他幼儿遇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都会伸出小手去帮助。教师正确合理的运用表扬鼓励帮助幼儿明确是非,提高他们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从而促进幼儿良性发展。

  三、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援助行为

  家园配合一直是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共同培育幼儿的一座桥梁,也是一种培养幼儿身心健康的有效的方法,它要求教师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同时家长也要和幼儿园教师协商教育培养方向,从而达成一致,保持家园共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否则,不仅会延缓援助行为的形成,还可能使儿童产生对两种不同要求的“适应性”使得幼儿形成在幼儿园一套,在家里另一套的两面性。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日渐被人们所重视。为了培养幼儿的援助行为,教师在家长园地设置了“与您分享”并把看到的盥洗室的情景写出来贴在“与您分享”中,并征求家长意见,协商共同培养幼儿援助行为,请家长树立榜样作用,并在家长园地中设置“育儿心得”栏目,欢迎家长投稿。在班内设置“我身边的好人好事”请幼儿画一画看到的帮助他人的情景,幼儿经常会到“我身边的好人好事”去看自己的作品,每看一次都是对幼儿援助行为的强化与支持。

  而家长的支持也使得培养幼儿援助行为的研究更加顺利。有的家长说:“自从家长园地设置了新栏目,我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发现哪些人需要帮助,并及时帮助他们,老师为了孩子,我们也不能落下”,有的在“育儿心得”中投稿这样写道“优良品质应该从小培养,等到孩子们长大的时候,在培养就什么都晚了。作为家长要时刻想着作为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帮助别人时也鼓励孩子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完善他的人格……”家长的积极配合对培养幼儿援助行围棋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这项研究能够顺利且完满地进行下去。

  调整教学计划,针对幼儿援助行为进行研究,从三方面着手力争完善培养幼儿援助行为。在实施研究计划后,幼儿对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及时伸出援手,而不再是嘲笑与冷漠。一次户外活动,幼儿玩得正高兴时,一个男孩不小心将飞盘打到了一个女孩头上,男孩马上跑过去关切的询问:“疼吗?我给你揉揉吧!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其它幼儿也纷纷过来安慰女孩。这样动人的情景,谁看了都会欣慰。为了让这群小天使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培养他们的教师责无旁贷。而更有效的培养幼儿援助行位,还需要更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从而找出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援助行为。

  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更不能离开社会而发展。社会环境中的首要和核心因素是人。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是最希望身边有人帮助你渡过难关,而人们也是在相互帮助中,加深友谊、增进信任。而帮助别人,同样也是帮助自己,这样的良性循环也使我们生存的社会和谐、稳定。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