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来自网络 2009-07-05 21:53:47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关爱情感活动是幼儿快乐情绪的体验,关爱情感是人类的正性情绪状态。从当今幼儿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家家都是独生子女,致使许多幼儿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了一些不良情绪情感。如:接受他人关心多,主动关爱他人少等。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利用语言活动的多种教育模式,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引发幼儿情感共鸣;开展丰富多采的主题讨论活动,将关爱情感内化为自身的情感认识;运用阅读和书写的技能,激发幼儿的关爱行为;及通过语言交流为幼儿提供关爱他人的交往机会等手段。帮助幼儿将良好情感内化,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问题的提出:

  人是社会成员,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人。人必须有关爱情感,人只有相互关爱才能联合起来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创造人类的幸福。当今的幼儿乃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他们更应具有关爱他人,热爱祖国等的积极情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创造社会。

  从当今幼儿发展状况来看,由于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只有亲子、亲孙的纵向关系,而无兄弟姐妹的横向关系。对于幼儿来说,缺乏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再加上“四二一”综合症及部分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不足,以及社会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对幼儿的负面影响,致使许多幼儿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了一些不良情绪情感。如:接受他人关心多,主动关爱他人少;不懂得珍惜物品;在同伴交往中自私、不合群、缺乏交往、合作能力,关爱、同情、助人为乐的情感。

  由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开展关爱教育是必要的。

  二、理论依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他还说过:“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如果童年蹉跎,那么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可见幼儿期是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3—6岁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情感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抓住这一关键期进行情感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规程》第25条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

  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而语言活动又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净化心灵、扩大交往范围,是形成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是与幼儿生活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活动。语言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听、说、读、写的多种教育模式,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可以听到他们喜欢的故事、诗歌、散文等问文学作品,可以阅读各种图书、图片,可以参与多种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等等。

  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就是利用语言活动的多种教育模式、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生动形象的教育内容等有利因素,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帮助幼儿将良好情感内化,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实施过程与途径

  (一)、欣赏文学作品,引发幼儿情感共鸣。

  欣赏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听故事、散文、诗歌,观看木偶剧、动画片等。这些活动都是幼儿喜欢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活动。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是,幼儿往往把自己的情感溶入到有情节的情境中去,比较容易引发情感共鸣。

  在实验的初期,我从让幼儿体验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入手,依据实验的要求和目标选择或创编了与关爱他人相关的故事、诗歌、木偶剧等教材。如故事《大象的朋友》、《小熊请客》、《天蓝色的种子》、《过河》、《小泥人》等,木偶剧有《小熊让路》、《送你一把伞》、《好事情》、《热心的小鸭子》等,诗歌有《让座》、《不知道》、《对不起,没关系》等。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将作品中的事情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启发幼儿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例如:讲述故事《小熊让路》后,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最后都喜欢小熊了?”然后结合我班特点又问:“我们班的盥洗室地方比较小,并且只有三个水龙头。可我们班有三十多名小朋友,大家洗手时应该怎样做?是争?是让?”大家都选择了让。从此以后,班中不但洗手、走路会谦让,做其他的事时争抢的现象也减少了许多。

  通过幼儿聆听故事、诗歌,观看木偶剧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关心别人、帮助有困难的人等的积极情感,感受助人为乐、团结友好、互相谦让等的良好品德。

  (二)、开展丰富多采的主题讨论活动,将关爱情感内化为自身的情感认识

  主题讨论活动是指在一段按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开展讨论,让幼儿通过讨论将关爱情感内化为自身的情感认识,从而完成主题活动的目标。结合关爱他人的教育我班开展了“谁对谁不对”“我们都是好朋友”“学会礼貌朋友多”“假如我是他”“关心朋友故事多”“他怎么了”“齐心合作力量大”“谁有困难我来帮”等主题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不同情感达到各项目标。

  例如:主题活动“他怎么了”,目标是培养幼儿辨别不同的情感表情,体会他人心情与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活动从一副表情图开始引发了幼儿对表情的兴趣和讨论,而后进行了“表情分析”的活动,请幼儿观看表情图,讨论都有哪些不同的表情。再通过游戏“猜猜我怎么了”让幼儿表演不同的表情。接下来就请幼儿说说不同的表情有什么不同感受,推理一下发生了什么不同的事会有这种表情。然后我们又通过讲述故事的活动,让幼儿讨论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情,讨论并体会不同人物在不同角度的情绪和感受。再运用情感追忆法,焕发幼儿生活中以有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好的区别各种情感。而后再通过情感换位法让幼儿对某件事进行情绪情感状态的讨论。如:“手绢找不到了”“刚才不小心摔到了”“生病了”“玩具被小朋友弄破了”“别人得到小红花了”等等。在情感换位和情感追忆中,幼儿置身其中,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体验他人的处境及想法。此后,我们又进行了情境表演,在表演不同角色中进一步体验不同的情感。让幼儿在反复的讨论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认识、体验,逐步内化关心体谅他人情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运用阅读和书写的技能,激发幼儿的关爱行为

  图画也是一种书面语言,绘画也是一种书写方式。因此在运用这语言技能时,我在班中开展了“关心朋友故事多”的活动。请幼儿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自己或同伴关心、帮助别人的好人好事,并编成故事展示在班中的墙饰中,供大家欣赏、阅读。

  幼儿期正处于意识发展初期,他们希望在活动中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和夸奖,其自信心也会明显增强。开展“关心朋友故事多”的活动,请幼儿记录好人好事,正是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鼓励他们多去做关心、帮助他人的好事。在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表扬后又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主动的去向关爱他人的标准靠近,更多的去做关爱他人的好事。

  (四)、为幼儿提供关爱他人的交往机会

  开展“关爱日”活动,是为了让我班幼儿更多的体验关爱比自己小的伙伴的情感,学会关心照顾别人,我们班开展的“关爱日”活动,隔周一次,到小一班进行关爱弟弟妹妹的活动。活动以大带小的形式进行,通过大带小活动丰富幼儿关爱他人的社会体验,培养幼儿学会关爱比自己小的伙伴,培养中班幼儿在异龄交往中的接纳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良好的关爱行为习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主要活动有:帮弟弟妹妹穿棉背心、帮弟弟妹妹剥橘子皮、帮弟弟妹妹的小椅子洗个澡、帮弟弟妹妹穿衣服、带来玩具给弟弟妹妹玩、给弟弟妹妹表演节目、“六一”节时制做节日贺卡送弟弟妹妹、教弟弟妹妹折纸、教弟弟妹妹拍球、给弟弟妹妹表演关心别人的故事、诗歌和歌曲等

  四、实施效果

  通过一年的关爱活动的进行,我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幼儿关爱他人的效果是显著的。在我班幼儿中最显著的效果有:

  (一)、多数幼儿已形成了较稳定的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无论在幼儿园中还是在家中或在社会上,当他们遇到别人有困难时,能够的通过自己的办法帮助他人。在与伙伴游戏中谦让的、互相帮助的、合作游戏的、分享玩具的、关心班级体的、会友好相处的明显比非实验班幼儿多。初步感知了在交往中互相关爱的重要性,幼儿感触到人与人相处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建立和谐关爱的环境,班中充满了友好、团结、谦让的良好气氛。同时幼儿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也有所发展,遇事能宽容、大度、谦让、多为别人考虑。

  (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技能

  通过此次实验活动,我班幼儿在语言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幼儿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词汇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幼儿对阅读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兴趣、阅读习惯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幼儿对书写记录活动有了较强的兴趣,在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自发的开展多种活动的记录,为今后语言方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

  (三)、幼儿的积极情感得到了提升

  通过活动幼儿不但关爱情感得到了巩固与提升,在体验同情、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尊敬长辈、爱护环境、关心残疾人等积极社会情感方面也随之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在比自己小的伙伴游戏时,幼儿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感和关爱之心,这在独生子女中是不多见的。

  (四)、通过关爱活动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表达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在关爱活动中幼儿在辨别是非能力时,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理解。在这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得到发展。在幼儿讨论、表演、记录及与小班小朋友交往体验关爱情感中,又发展了幼儿的表达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