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而缺乏自信并非不聪明,而是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的内心体验,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杭开蕾是一个内向的小姑娘,不爱说话,虽合群,但不爱与小朋友合作,交流。从不主动参加小组集体活动,只要入园迟到,她便会大哭,在任何幼儿参与活动中,她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李琪来园后,通过半年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李琪在参与活动中总有退缩行为,畏惧心理,最明显的特征是自信心不足。
发现这一现象,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李琪一直由妈妈抚养,加上工作繁忙,家庭琐事,很少与孩子交流,有时李琪任性,则常对她发脾气,只要她母亲加班,便让李琪一个人呆在家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孩子的行为反应与心理卫生,使孩子的情绪状态、情绪行为反应得不到适当的解决,形成了否定“自我”倾向,行为消极,以至自信心不足。
二、矫正措施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转变家长教育方式。
1.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同样,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做为家长,首先要审视自身的原因,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温暖的家庭气氛,在重视智育的同时,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样重要。不妨放下手中的家务,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带领孩子走出家门,放放风筝,做做游戏等亲子活动。与孩子建立亲密、平等的关系,孩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陶冶了情操,让孩子在细节中感到,来自于父母的温暖与重视,使之增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信精神。
2.父母以赏识的眼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和喜好,好恶,在与其玩耍、交谈阅读时觉察他,从中记下孩子的性格倾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1)创造机会,父母应多给孩子创造发挥他们的才智机会。比如家里有人过生日时,应鼓励孩子表演节目,随时找机会让孩子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越做越自信,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2)耐心等待,即然给了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做不好而干脆自己来做,更不能因其做不好批评孩子,而压抑了孩子的潜能。(3)给予鼓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长对孩子多激励,多鼓舞,使孩子树立起一个积极的自信心心态。
有父母积极的响应,幼儿良好的自信心就会在平常生活中得到大力的提高。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参与中体验到合作的成功与交流的快乐
在参与活动中,让自信心不足的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标,树立自信心。
首先,创设被人承认、接受的自然过程。幼儿对于成人的评价看的很重要,常常当作自己表现好、进步的依据。所以,在任何一个活动环节里,我大多用肯定、鼓励的语气与幼儿交流。如李琪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我就让她做小老师,教其他幼儿穿脱衣服、叠衣服、叠被子等等,都能听到我对她的鼓励:“你真棒。”在积极的肯定中促进幼儿心理素质不断进步、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产生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情绪。
然后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验合作的成功感,交流的快乐。使幼儿感到我能行,我自信。针对幼儿身心缺陷,我认为应该先让她感受到来自老师对她的温柔、友好,例如给她梳梳头,与老师一起给幼儿发彩笔,在丢手绢游戏中,她先来。从而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合作中,安排李琪与能力较中性的、良好的幼儿一起,选择难度适中的材料,这样在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李琪也能获得成功的愉悦,在活动后,让他们相互学习,交流评价,在被老师与同伴承认与接受的气氛中,李琪的积极情绪会在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体验到被同伴接纳和新生的自信心便会随之增强,在以后的活动中也会主动起来,使之主动性得到提高,巩固了自信心。
三、教育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李琪不再是那个胆小、不爱说话的小女孩了。如今,她很乐意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课上,她独特的见解常常搏得同伴的喝彩,这种在活动中显露出来的自信精神还是她树立自信心的表现,在期末评估中,李琪得到许多教师的认可与赞同。据家长反应,李琪现在性格开朗多了,还常给妈妈讲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故事,给妈妈讲从幼儿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等等,现在她已能快快乐乐地充满自信地参与各种活动了。
个案小结
在李琪自信心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造成李琪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重视不够引起的。因此,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关键是家长工作。于是教师与家长达成共识,家园共育,密切配合,促进了孩子的进步,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抓紧解决问题的要害,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