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交往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分享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指能与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快乐,也指与人分担忧愁。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不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不利于建立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
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容易发脾气,这是正常现象。但当他们在生活中出现种种不良情绪之后,还不懂得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而不应该压抑或过激。在很多时候,当幼儿产生情绪反应时,由于当时的情境不容许他尽情表露,所以,教师常常用遏制的方法加以处理,而幼儿也只能有意或无意地压抑自己。长此下去,内心体验会变得更为强烈而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疾病。为此,我对我们班的幼儿进行了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着重培养幼儿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的人和环境的接触和交往,掌握一定的社会规则及交往手段的技能,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和尝试。
(一)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为幼儿营造一个师生融洽和同伴友爱的氛围。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如何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境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在生活中,我们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我们开展了“玩具王国”,“玩具车俱乐部”,“我有玩具大家玩”,等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活动中,教师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进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
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应该怎么办”、“你拿到同伴的玩具时该怎么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交流各种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抢夺、捣乱等。在这些活动中,综合培养了孩子慷慨大方、乐于与同伴分享、勇敢战胜困难、开朗的良好性格。在经过一学期的各种活动练习后,我发现我班孩子由原来的自私孤僻变得大方开朗,他们常会带自己的玩具来给同伴们玩,而且在玩的过程中逐渐学习等待、互相谦让。
教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也是教给幼儿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体育活动时,胆小的晴晴很想加入到传球游戏中去,可不知怎样参加,就呆呆地站在一旁看着,这时我走过去,告诉晴晴:“我们一起去玩,咱们得想个更新的玩法,好吗?”晴晴高兴地点头,在我的带动下,晴晴想出了新的传球方法,小朋友们也和他愉快地开始了新的一轮游戏。这种活动方式,让孩子感受通过合作和规则感受到的快乐,体验合作的成功感。总之,在平时,我们能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当需要帮助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当有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反馈机制。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提高幼儿的交往行为方式
交往行为方式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两种,合适的交往行为方式是幼儿有效交往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入广泛地进行社交活动的前提条件,于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与别人交往。
幼儿和周围或其他幼儿的交往活动,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促进言语发展,幼儿在日常社会交往中学会说本民族语言。交往激发了幼儿说话的积极性,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模仿榜样。幼儿在交往同时逐渐分清语言、积累词汇、掌握表达自己愿望的方式。年龄长大时,幼儿的言语也因在交往中受到锻炼而日益发展完善。
所以,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注重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委托幼儿去办事传话,鼓励幼儿主动说话,和周围的人交谈。比如我们把“每天与家长、老师、小伙伴说一句悄悄话”作为任务交给幼儿。一句话事小,却从此培养了孩子大胆用语言交往的能力。
2、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加深体验,进行交往语言的迁移。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已习得一些交往语言,老师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迁移,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的或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我们利用午睡室、走廊等有限的空间,开辟符合幼儿特点和需要的游戏区角,并在每个区角提供有利于交往的材料,如电话机、小乐器等,以及需要相互合作的半成品和废旧材料等,让幼儿在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增加交往的机会,提高交往的技能。在提供材料时,根据幼儿交往需要、季节变换等随时调整和更换,使幼儿的交往需要得到满足。如“娃娃家”“爸爸”出门想和家人取得联系,需要一只手机,“商店”柜台上便有了“手机专卖”,“菜场”游戏中则根据不同季节的变换,出现了符合季节特征的各种蔬菜,如夏天有西瓜、南瓜,秋天有石榴、柿子等,使幼儿通过这些材料的变化产生与人交往的愿望。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培养和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需要鼓励和提高孩子与人交往的勇气和兴趣。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蕴藏着锻炼及增强幼儿交往能力的契机,不善言谈的雨雨带来了一本影集,课间活动时,老师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幼儿,一下子小朋友争先观看,羡慕地向雨雨问这问那,雨雨显得很激动,开始滔滔不绝地向小朋友介绍起照片上的事。日常交往中,我们还经常有意识运用常用的交往语言与幼儿打交道,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中,及时根据情况,引导幼儿使用合适的交往行为方式,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4、促进幼儿与周围人的交往活动,让积极情感贯穿孩子交往活动的始终。
交往技能的培养应渗透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如:在开展《谢谢叔叔、阿姨》活动时,鼓励幼儿同园内其他工作人员主动接触;支持幼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世纪广场、消防队等场所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给幼儿提供积极表达自己交往意愿的机会,发挥各种环境的综合功能,使幼儿从中提高认识能力和交往能力,逐步从个体化向社会化发展。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帮助幼儿获得社交技能,是为了促进其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交多少个朋友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他拥有良好的心态,乐于与人交往,这对他才是终身受益的。我们可以用一二十年的时间教孩子学习知识技能,而要教孩子做一个品德优良、人格健康的人,却不是一二十年可以做到的,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人格,才是人一生最大的幸福,而我们作为教育者或父母,正是这个幸福的创造者之一。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使孩子拥有这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