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挫折教育
黑妹大虾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一、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一)从时代发展的需要看: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胜任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从幼儿挫折教育的现状看:由于现在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例如:在一次美工活动时,胡知之选择了双面胶的粘贴工具,但她并未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技巧,于是她感到使用起来很是困惑,这时,我只是帮助她了解了一下使用方式,并鼓励她继续自己尝试,使其在过程中强化她的使用技能,让她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而产生一种稳定的心态。避免我的帮助变成替代,培养她克服困难的意识,破除她的依赖性,要让她再学习活动中亲自感受困难。另外,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观念存在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幼儿的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幼儿应付挫折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的原因。据北京市教育研究会就“你遇到失败打击能顶得住吗?”的问题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结果31.2%的孩子回答:“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没有受过失败的打击和锻炼”,有5.5%的孩子说:“顶不住失败的打击”,“遇到失败我束手无策”这样的结果表明,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三)从幼儿发展的需要看: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尝试一点点生活的磨难,使幼儿明白人人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困难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教育幼儿敢于面对困难、挫折,正视挫折并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有一次我让幼儿进行穿衣、系鞋带比赛,考虑到要让每位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就要设置难度不等的情景,逐步经受磨练。在那次活动中,有的幼儿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感到无比自豪,我想这种自豪使他们从未有过的(因为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但也有部分幼儿在过程中,表现得很急躁,甚至去扯自己的衣服,这时,我们既不能急急忙忙的代替,更不能去埋怨和奚落幼儿,避免是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鼓励他积极尝试,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当他真的需要帮助时,我给予一些指导。经过那次的活动,我们班的幼儿在自理能力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孩子们对于困难也更能正确地对待,愿意去通过自己的常试来解决问题。因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可能性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可能的。幼儿有一定的体力,有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具备一定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幼儿有可能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些困难。这次我带小班的小朋友去秋游,去时很兴奋,可回来的路上,林祉骏说:“老师我很累了,你背我一下。其他幼儿也附和着,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希望我也能帮他们一下,王智威却说:“我才不要呢!我自己会走。”我马上想到这是一个挫折教育的好机会,就对祉骏说:“骏骏想当解放军,解放军最不怕苦了,我们要象解放军一样,不怕困难,现在我们一起来比赛,看谁最棒,能坚持到底。”祉骏一下子来劲了,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同时也感染和带动了其他幼儿。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绝大数困难依靠幼儿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论讲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人对待挫折的态度,而幼儿对挫折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取决于成人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只要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可行的。
三、幼儿挫折教育的培养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
幼儿在生活和学习时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为受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就会产生畏难依赖情绪,造成学习障碍。因此,幼儿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有一次,家里包水饺我带女儿去买菜,到了菜市场门口,我掏出一张5元人民币交到女儿手里说:“你到那边买一小块姜,两根大葱,其它东西我去买。”女儿接过我手中的钞票就往卖菜的小摊走。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径直往卖肉的摊位走去。快走到卖菜的摊位时,女儿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妈妈。眼看着她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卖菜的小伙子满面笑容地招呼着女儿,女儿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将钞票递给了那位叔叔。当我买完其它物品走向女儿的时候,她也捏着找的零钱,提着她第一次自己独自买来的姜和葱向我走来。我轻轻拍拍女儿的头,随后又向她竖起大拇指,将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等等。
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跳一跳就够得到的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当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
幼儿最喜欢模仿,也是容易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身教胜于言教。因此,成人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卫生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游戏走“独木桥”时祉骏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王智威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王智威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鼓励、赞扬、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在对事物和现状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务,追求既定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衣服自己穿脱,自己进餐,独自就寝等。一旦幼儿取得进步后,我们不妨说“你一定能做好”、“你一定会成功的”、“你很能干”“继续努力”等等。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好。温存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既能激发幼儿追求自主自强,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在幼儿未完成任务时,要具体分析,必要时进行启发,引导,切不要说丧气话,更不能训斥。否则,只能使幼儿因增加挫折感,而最终失去自信心,削弱意志力。
(五)、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炼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教会幼儿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