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尝试精神的实验研究(2)
4.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保育工作之中。
幼儿园工作与小学工作的一个最大区别是保教并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为集体、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们培养教育孩子的一个目标。那么如何在保育工作中渗透尝试精神呢?如何让孩子通过尝试活动来体现以上要求呢?
(1)在活动环境中,增添一些自理能力方面内容的教学玩具,供孩子们尝试操作、练习。如:自制玩具一串串小葡萄,每一粒葡萄都用揿钮和钮扣连起来,幼儿可以任意拆拼,这一活动让幼儿学会按揿钮和钮扣。又如,我们制作的硬纸板小鞋,可让幼儿进行系鞋带的练习。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充分让幼儿尝试练习各种技能。
(2)经常在同龄班的孩子中,开展一些自理能力方面的竞赛活动。如:穿脱衣服、鞋子,整理床铺,正确的刷牙,洗脸、洗手等比赛活动。
(3)创造孩子参加劳动的条件。如玩水游戏,可让幼儿尝试着去洗一洗自己的小手帕、小毛巾、小杯子、小碗,最后可发展到洗玩具,擦桌子、椅子等。
(4)力争为集体做好事,轮流当小值日生,让幼儿当值日生为大家服务,从而培养幼儿学习独立做事,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尝试活动,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主动劳动方面、独立操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5.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1)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将培养幼儿尝试精神的意图、计划、方案让家长了解,双方了解孩子在园与家庭的情况,并让家长配合进行尝试实验前后的测查、摸底工作。
(2)加强家长对培养幼儿尝试精神的意识,组织家长进行学习,让家长真正了解尝试教育的优点,学会运用尝试教育的方法。
(3)利用橱窗、家园联系册、交流、谈话等方式,了解家园每天、每周、每月的情况,双方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力求做到步调一致。
(4)家园共同活动,每月的家长学校活动,其内容紧紧围绕尝试活动的内容。园内的尝试公开活动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的早操、律动比赛请家长来做评判员,家园运动会请家长来园共同参与,幼儿的自理能力比赛,请家长来为孩子鼓劲,等等。
采用以上的方法,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许多家长深有感触地说:“你们搞的尝试活动,孩子的转变真大,孩子回家后不再像从前任性、顽皮,吃饭也不挑食了,而且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爱问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
四、实施效果
经过一年的尝试,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1)尝试活动改变了幼儿的精神面貌,许多幼儿一改过去任性、胆怯、懦弱、依赖性强的缺点,取而代之的是大胆、勇敢、独立,有克服困难的能力。
(2)尝试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学习能力,幼儿通过尝试活动,操作技能提高了,主动学习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增强了,上课爱动脑筋。积极发言的人数增多了。
(3)尝试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许多幼儿在家与在园都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自身的卫生工作(包括早晚刷牙、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同时也能积极为集体劳动和服务。
(4)尝试研究推动了幼教工作的改革,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高。
(5)尝试研究转变了家长的教养观念,对幼儿不再是百依百顺或强制压抑,而是要求孩子去试一试。
五、初步结论
1.尝试教学理论能够运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
2.尝试教学能够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3.尝试教学能纠正幼儿教养工作的误区。
【附】
“幼儿尝试精神”的调查卷
1.对陌生的人或陌生的环境的态度
A.很快就适应,没有陌生感。
B.比较容易适应,有时也会依恋亲人,出现胆怯。
C.比较难适应,经常不愿意离开亲人,害怕进入陌生环境。
D.很难适应,无法摆脱亲人,非常怕生、胆怯。
2.对上幼儿园的态度
A.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能自己走进教室。
B.比较愿意上幼儿园,有时也要家长送进教室。
C.不太乐意上幼儿园,经常不来或不想来。
D.不乐意上幼儿园,进园时常哭闹不安,总希望呆在家里。
3.进餐的能力和习惯
A.愉快进餐,能使用小勺或筷子,干净地吃完自己的一份。
B.吃得比较慢或不干净,但基本上能自己试着吃完自己的一份,不需成人喂。
C.有时能自己吃完,但经常不想自己吃总希望有人喂。
D.不能按要求进餐,总是在成人帮助下进餐,每顿都要成人喂才能吃完。
4.穿脱衣服、鞋袜的能力
A.能乐意学习穿脱衣服、鞋袜,并能穿整齐。
B.尽量自己穿脱衣服,尽管穿得不整齐,但愿意自己学着穿。
C.会的自己穿,不会的等待成人帮助。
D.不管会与不会,都不愿意自己穿脱,总是等待成人的帮助。
5.自理大小便的能力
A.能自理大小便,会用手纸,不需成人帮助。
B.不求助成人,想自理大小便,学习用手纸,但不干净。
C.小便能自理,大便主动对成人说,请求成人的帮助。
D.要大小便就求助于成人,要在成人帮助下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