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2)
德国现代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人与人之间通过教育(活动)而平等交流就是驱逐愚昧和塑造人格的最有利的形式”。没有交流、没有沟通,教育便无法实现。我们为了扩大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本着“让幼儿快乐每一天”的保教目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增设了“心情播报”和“赞美十分钟”两个活动环节。“心情播报”就是在“表情卡片”的基础上,利用原来的晨间谈话时间,让幼儿“播报”自己的心情,一方面培养幼儿表达情绪的能力,对心情欠佳的幼儿来说,有一个宣泄的机会;另一方面,幼儿由间接表达心情到直接表达心情,使教师及早了解每个幼儿的情绪,以便给予及时的关爱和疏导,让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赞美十分钟”是在幼儿结束幼儿园一日活动前,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启发幼儿互相赞美,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美德,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增强幼儿的荣誉感和自信心,让幼儿快乐地回到父母身边。
三、无形渗透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笔者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孩子们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但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而且如果让幼儿园教师在无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担任此项工作其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使其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要达到渗透的目的,就必须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心理氛围,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笔者曾经带过一个叫欢欢的小女孩,本来是一个很懂礼貌很乖巧的孩子,但有一天却脾气很暴躁。早上一个小朋友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她,她不但又哭又闹,而且朝着撞到她的小朋友吐口水。其实,上课前我就已经发现她的“表情卡片”是沮丧的,而且已经是连续第三天了。因此,我并没有马上过去阻止欢欢,对她进行严厉批评,而是让小朋友自己平息了这场风波。我知道欢欢的反常表现肯定有特殊的原因,因此决定先试探一下,找出其中的根源。在小朋友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欢欢又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低着头闷闷不乐。我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他们喜欢被人哄,喜欢有人在乎他们。于是我趁着这个机会来到欢欢的身边,像朋友一样安慰她,不时说一些有趣的话,聊昨天放了什么好看的动画片,而没有直接问她为什么不高兴。不一会儿,我发现欢欢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好转,于是开始旁敲侧击,试探她不高兴的原因。小孩子心里本来就藏不住事情,加之欢欢已经憋在心里不痛快了好几天,在我的循循引导下,欢欢终于吐露了自己的心事。原来,欢欢的父母在一年前按有关政策规定获得了一个生育指标,欢欢的妈妈在不久后就怀上了孩子。几天前,孩子出生了,欢欢添了一个小弟弟。本来全家都挺高兴的,但欢欢却发现爸爸妈妈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弟弟身上了,对自己不像以前那样疼爱。其实,父母刚刚添子自然会花大部分精力照顾婴儿,并非故意冷落欢欢。但小孩子比较敏感,错误地认为有了弟弟之后,爸爸妈妈再也不喜欢自己了,于是心里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由于没有被父母及时发现,不断的积压使得欢欢由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得忧虑不安起来。
其实,欢欢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城市家庭的子女几乎都是独生。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长辈们的宠爱,好像周围的人都以他们为中心,总是关注着他们,照顾他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习惯,养成了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不良心理,更谈不上去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在分析了欢欢的“病”因之后,我迅速做出决定,开展一次“大带小”活动。我联系了小班的一个老师,提出了让班里的孩子当一回“小保姆”、“小老师”的想法,小班老师非常赞同。于是,我在班里宣布了活动计划。从午餐时间开始,我班的每个孩子到小班照顾一个小朋友,任务有三个:第一,当“小保姆”,照顾小班幼儿吃饭,哄他们睡午觉。第二,当“小老师”,指导一名小班幼儿共同完成一幅图画。第三,进行一个合作性游戏。最后,以在三项活动中的表现评比出前三名,以五角星作为奖品进行奖励。孩子见有新鲜的活动都很兴奋,跃跃欲试。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各显其能。吃午饭时,有的孩子喂小妹妹吃饭,有的孩子和小弟弟比赛吃饭。午睡时间到了,有的孩子给小弟弟唱催眠曲,有的给小妹妹讲故事,当然也有面对比自己更加淘气的弟弟妹妹束手无策的。下午的美术活动,孩子们都认真的当起了“小老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弟弟妹妹合作绘画。绘画过程中也有一些小花絮,有的孩子将颜料涂得满脸都是,惹得同伴哈哈大笑。在最后一项合作性游戏活动中,我效仿电视台的“幸运52”节目,给出一些孩子们平常熟悉的东西,让大孩子表述和比划,小孩子猜测。虽然最后,猜对的很少,但活动始终充满着欢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刻意给欢欢物色了一个长得可爱又听话的小弟弟,欢欢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小弟弟,小弟弟很听欢欢的话,两人俨然就是一对黄金搭档。活动结束了,评出了表现最好的前三名,欢欢得了第一名。我毫不吝惜地赞美了获奖者一番,特别表扬了欢欢,让其他小朋友以她为榜样。当然,最后我也没有忘记鼓励其他小朋友,肯定了他们今天的优异表现。
短短的一天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孩子们或许还体会不到付出自己的爱心和关怀比得到别人的疼爱更加幸福。但是,我相信在他们的心中已经隐隐播下了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开花,长出健康的果实。欢欢笑了,比以前那个活泼快乐的欢欢笑得更加灿烂。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再也没有因为有了弟弟而不快乐,反而常常主动向我提起弟弟是多么的可爱,她又是如何逗弟弟开心的。这一刻,我也为自己的成功感到一丝欣慰。
上面的例子,反映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的一个侧面。在此,笔者将研究和实践的心得作一个小结,希望能和同行们一起共同探讨。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即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而这又建立在教师无条件爱孩子的基础上。无论孩子美抑或丑,也无论聪明抑或愚钝,我们都应该无条件的平等对待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保持温暖、亲切、关爱的态度,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亲近感,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其次,充分地接纳和尊重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有了前面营造的一种健康和谐的氛围,我们就可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尽管这种渗透是无形的、自然而然的,但大致上还是分为三类:情感教育,行为教育,“成功”教育。情感教育主要是使幼儿明辩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前面介绍的“大带小”活动就是情感教育很有效的方法之一。行为是心理的表现,行为教育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日常的生活习惯以及保护环境的习惯。“成功”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让幼儿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体验快乐,增强其自信心和进取心。“成功”教育必须符合每个幼儿的实际,适合幼儿的性格和爱好,让其跳一跳才能摘取成功果实的效果更好。在“成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小朋友的赞赏会对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我们在班里开展的“赞美十分钟”活动就是“成功”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貌似游戏、活动却在无形当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