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苏斌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在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幼儿生活的看护者;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幼儿往往是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这样的教育形式,虽然也能使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由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知识、技能和道理,良好的个性和宝贵的创造意识始终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纲要》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思想,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在现代教学中,幼儿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和道理,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鼓励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一、教师是幼儿心声的倾听者。作为教师要以微笑和耐心倾听幼儿的需要、想法、问题和建议,并给予适时、积极的反馈。
教师工作重要的活动应该是“倾听”,即全神贯注地关注幼儿,倾听他们的语言,观察他们在各种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分析他们的心智发展,找出他们当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把从幼儿那里听到的信息或观察到的具体行为方式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教育幼儿的资料。一次用餐时,我告诉孩子:“天气冷,我们要吃的快点,吃热饭热菜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自从我说过以后,就有许多孩子一吃完饭就拿着空碗对我说:“我吃完了,我吃的是热饭热菜”,尤其是有一位名叫王菲的孩子,早点、午餐、午点吃完都会对我说:“我已经吃完了,我乖的?”我已不记得他问了多少遍了。我照例向他点点头,微笑着说:“当然乖啦,”望着她满意离去的背影,我笑了。午点后,他来到我面前:“老师,我吃的好不好?”这次我不仅蹲下来,还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当然好啦,”这次交流后,他认真的看着我,甚至把身体靠向我,这一切无声的语言在向我泄露了一个秘密:王菲的提问是借口,渴望通过提问与老师交流才是他真正的用意。幸亏我发现了他的秘密,听懂了孩子的无声的语言,猜出了孩子的谜语。以后我更留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信息交流,其中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而这时教师就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如在预设主题“妈妈的工作”活动中,当时,我只是让幼儿事先调查他们妈妈的职业,以便幼儿在交流介绍时丰富知识,在幼儿相互交流介绍时,当任子豪小朋友介绍“我妈妈是一名医药师”时,高千惠小朋友就很自然发出了提问:“是不是和医生一样的?”紧接着其他小朋友也发出了提问:你妈妈给病人看病吗?你妈妈本领大吗?等等,针对孩子好奇心,我就专门组织幼儿关于医生进行讨论,让幼儿自由提问你想了解医生的什么秘密?幼儿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我想了解医生是怎样医治病人的?我想了解医生开什么药的?……根据孩子们的提问,我进行了归纳整理,寻找孩子们的关注热点,于是自主性游戏“医院”和“医生看病”,这一生成活动就生成了。正是由于教师的留心观察、倾听才发现了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幼儿的潜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二、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教师应悉心观察并领悟幼儿的言行,分析了解其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不用成人的角度观察幼儿,教师经常谈要观察幼儿,可是提的多,说的多,并不等于在实践中做的好,教师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而不是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幼儿,因此常常是“我想他是在干什么”,而不是“我看到他在干什么”。记得有一次吃点心前,两个孩子在一个水龙头上洗手,当水柱流下来时,李成用手按住水柱,但水还是从间缝里流下来,并且弄湿了在一边洗手的陈岩,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幼儿的老师,可能的反应是这是在浪费水,不好好洗手而在玩水,接下来的行为可能就是批评指责,我换好陈岩的衣服后,问李成“为什么这么做”,接着和这个孩子交流,原来孩子想通过手试试能不能按住水。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的眼镜去观察他们,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三、教师是良好环境的创造者。教师要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愉快、宽松的精神氛围。
《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教师必须按照求,将自己定位为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我们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关爱他们的妈妈,喜欢他们的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一起游戏,生活,并努力做以下:创设让幼儿感到熟悉温馨的环境,让幼儿感到亲近和舒适;创设宽松开放的心理氛围,善待幼儿的行为,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家庭教育方式,以便把握每个幼儿的发展方向;平等友善的沟通,主动去了解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谈论他们喜欢的话题,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和他们交谈。平时有着亲近和谐的的师生关系,教育活动中才可能有自然良好的师幼互动。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是观察者。为了不妨碍幼儿的探索,在活动中教师要多观察,语言指导要适时、适度。针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的特点,我们经常采用让孩子互相交流、在个别交流时配以动作演示、教师配合幼儿总结等方法,特别是对于幼儿的成功予以肯定和鼓励。如:我班的一个男孩陈岩,性格非常扭捏,做任何事都放不开。在一次活动中,他非常兴奋而又害羞地把他在美工区涂的大苹果擎了起来让我看,虽然,颜色涂的不是很匀,效果也不太好,我还是为他拍起手来,肯定他的成功。他非常高兴,之后,他一直很有兴致地在美工区涂色。每涂完一种,我就把他的作品展示给周围的小朋友欣赏,通过激励这个孩子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大胆、开朗,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区域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齐全的功能深深地吸引着不同层次的幼儿,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区域活动,发展了幼儿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幼儿之间交往与合作,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教师是交往机会的提供者。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平等、自由的交往。
我们在开展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注重让幼儿在自己喜爱和熟悉的活动背景中,运用自己的表征语言,自主的表现表达,与老师、与同伴、与家长、与环境,共同建构认知,人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宽松的氛围和自由度较高的空间,也非常有利于师幼互动的进行。此时,老师的角色也变了,以一个能让幼儿认同的身份参与活动,成为活动一分子。在幼儿园里,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孩子们太喜欢闲聊了,上课时交头接耳,做操时说得眉飞色舞,活动区里欢声笑语……但只要老师一介入,往往不少孩子就闭上了嘴,孩子们有语言表达的需求和抒发情感、交流信息的愿望。所以应尊重、理解孩子,我总寻找机会加入交谈,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慢慢地孩子们会在一定场合注意交谈的声音、方式、对象了,他们也慢慢把闲聊的话题转向了自己学习中的一些发现、不解,当然我既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又会是一个共同探讨争辩的对手噢!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特别是实施“探索型主题活动”以来,我发现与孩子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教师给幼儿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而现在的我和孩子们之间基本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幼儿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老师的指令,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直接与事物现象进行对话、直接与老师对话,对话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对话的过程让幼儿与教师共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合作、友爱。如一个多云的天气,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围在一起欣赏着变化多端的云彩,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教育契机,随机组织一次有趣的云彩想象画,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总之,对话是一种关注人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但幼儿会获得真正的发展,而且教师也能学到许多。如此,我们的教学活动才具有了深远绵长的韵味。
班上,有一位陈妍小朋友由于父亲比较忙,难得与孩子亲密,母亲缺少教育经验。回老家,家中的爷爷奶奶更是宠爱他,样样事情都由着他做,让他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自私、霸道、情绪极不稳定,稍不称心就打人,抢同伴的食物、玩具,我们对他的行为感到头疼,经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由此,他对老师有一种抗拒、对立的心理,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受老师喜爱的人。为了消除他与我的距离,我真心地和他试着做朋友。他喜欢跳舞,乐感不错,就经常提供和利用有利时机,让他在集体面前表现、展示。在角色游戏中,他做小小超市营业员,热情地招呼客人,我看见了忙走过去夸他热情、有礼貌,大家评他做最佳营业员,他不由地对我笑了一笑,流露出感激的目光。在自由活动时,我也经常与他聊天、讲故事,使他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缩短了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本来不怎么乐意与老师交流的他开始主动来找我,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我,我也总以温和的眼神、和蔼的微笑、赞许的点头,给他送去温暖,从而为他营造一种更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由此可见,建立对话关系、亲近幼儿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
五、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成长需要和现有水平来制定教育计划,选择和调整教育内容,并适时地把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生成为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富有个性地发展。多数情况下,教师是以指挥者、要求者也是主动者出现,他们的教育行为使幼儿的学习更多的处于被驱使、被命令,缺少主动性、自觉性。教师的教育行为应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有效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方法、方式,更应该研究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以观察幼儿入手,从幼儿的各种反馈中(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神态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觉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措施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积极主动发展的最终目的。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施教者常会感到困惑: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及时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和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要了解幼儿活动过程,给予适当帮助。新奇的区域活动材料给幼儿带来了强烈的吸引力,但是要保持和推动幼儿与材料互动,教师还是要给幼儿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如在操作区的一个“给小鱼喂饼干”活动,要求幼儿根据小鱼嘴巴的形状和颜色喂给小动物相应形状和颜色的“饼干”,这个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充满了兴趣,孩子们都在那里喂的不亦乐乎,但是有的孩子喂的时候只是对喂的动作感兴趣,给小鱼喂的“饼干”都没有按小鱼嘴巴的形状和颜色来,“啊呦”在旁观察一会的我此时道:“我的肚子好痛哦,有小朋友给我吃错饼干拉,我拉肚子了,我只爱吃和我嘴巴颜色和形状一样的饼干!”一下子在喂的小朋友都停下了喂的动作,仔细看了看小鱼的嘴巴,然后拿相应的饼干来喂了。“谢谢小朋友,你们现在喂的饼干对了,我很爱吃,我还想吃,再给我喂一些好吗”?我笑眯眯地说着。于是孩子们兴致更加高昂的继续给小鱼喂“饼干”了。当然,教师的指导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一旦过了“度”,就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适时的指导幼儿遇到的困难,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幼儿是以他们的方式来理解事物的,教师应主动转变自己行为,充分理解幼儿,使学习任务与幼儿的意愿和谐共鸣。
综上所述,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和教育的整体架构中,正确而清醒地把握幼教的实践方向。教师也应以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地建构自己的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