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尝试问题设计的研究

来自网络 2009-07-08 22:49:26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作为一种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在某些学科的运用中,确实有着极其旺盛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纵观钟楼区部分幼儿园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一方面成绩斐然,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在尝试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因尝试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导致教学的失败,经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实验论证,我们认为,尝试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尝试问题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尝试”,即试一试的意思,但,为何而试?试又为何?这就涉及到尝试的动机和目的了。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以下的实例分析。在认识球体的教学中,甲乙两位老师创设的教学环境及提供的学具相差无几,但设计的尝试问题却大相径庭。甲老师首先请幼儿在众多的材料中把不会滚动的物体拿到1号筐中。其次请幼儿把只有一边可以滚动的物体也取出放入2号筐中。再次请幼儿把剩下的物体试着朝各个方面滚滚、玩玩、比比,说说它们的异同。最后大家讨论后得出球体结论: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能向各个方向滚动的物体。乙老师的尝试题是:“小朋友,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物体,你们去试着玩一玩,然后说出哪些是球体。”甲乙两者相比,后者犯了尝试问题目的不明确的错误,结果可想而知。前者教学十分成功,幼儿操作有条不紊,并有较强的针对性,100%的孩子都能掌握球体名称、形状和概念。后者的教学却失败了,操作尝试的过程乱糟糟,孩子只挑自己喜欢的物体在玩,大约有50%以上的人把有厚度的如车轮等也视作球体。由此可见目的在尝试中的重要地位:一是直接制约着尝试的过程,二是间接影响着尝试的结果。

  二、尝试问题的指导语应力求正确

  比较、分析了许多次的尝试活动,我们领悟到尝试问题指导语的正确性与尝试成功成正比例。记得一次中班认识“水”的公开教学中,老师给幼儿的尝试题是这样设计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找找、看看,水是什么颜色的?”一分钟后,尝试过后的幼儿纷纷举手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水是白色的。”教者心里很着急,但自己又不能直接说出答案,因为她必须遵循“启发”的原则,于是端出一杯豆浆和水去比,问:“豆浆是什么颜色?”部分幼儿回答是淡黄色的。看,这就是不正确的指导语所产生的教学负效应。中班孩子辨别是非,判断对错的能力本不是太强,把无色说成白色,把乳白色看成是淡黄色。如果指导语不正确的次数越多,尝试的失败率就越高。可见,尝试问题指导语的正确性在让幼儿体验尝试成功中起着以小见大的决定性作用,教师应慎而行之。

  三、尝试问题难度应有适当的递进

  教学过程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尝试活动的问题也应如此。如甲老师在认识球体中设计的一组尝试题完全符合这种规律。我们曾看过一节“认识镜子”的常识课,教师在课中安排了四次幼儿的尝试活动,但四次尝试问题都是同一要求,缺乏层次和递进的难度,无法满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幼儿尝试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多次摆弄相同物体而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我们认为,教师在设计尝试问题,安排幼儿尝试活动时应考虑呈阶梯式上升,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提高,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以“镜子”教学为例,第一次尝试题:“玩一种镜子,说说你的发现。”第二次尝试题:“玩多种镜子,再看看比比,想想你有什么不同的发现。”第三次尝试题:“通过触摸,辨别镜子的异同,知道镜子不同的功能与镜面形状有关。”似这样,每一层尝试都有新的要求,且新的要求产生于原有的基础。《左传》中说:“尝,试其难易也。”只有不断地加深要求,不断地提高难度,孩子才会对尝试内容和所学知识兴趣盎然,永远保持一种新奇感。

  从上述几个注意事项中不难看出,有明确目的、有正确指导语、有适度递进的尝试问题能起到活跃教学气氛,愉悦幼儿身心、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因而,精心设计尝试问题,是尝试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愿开展尝试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妨也来“试一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