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常识尝试教学的实验研究

来自网络 2009-07-09 21:07:21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未来世界将是科技现代化的世界,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生力军。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使其能参与到未来世界的竞争中去接受未来世界的挑战,是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面前的十分紧迫而意义重大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邱学华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小学数学教育家和教学改革家,他博采众长,结合古今教学思想中的精华,创立了具有当代中国教育特色的“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4年lO月,邱学华先生将“尝试教学理论”渗透到幼教领域,我园有幸参加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将“幼儿常识尝试教学”这一子课题作为我们的实验内容。

  二、实验的目标

  1.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开阔幼儿的眼界,指导幼儿能积极地运用各种感官来感知和探索周围的物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奥秘,积累科学经验,并在感知觉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以理解他们周围的环境。

  2.帮助幼儿学习学科学的技能和方法,包括观察、分类、测量、表达、思考、推断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从而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3.鼓励和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自主性、自信心和创造性等良好个性品质。

  三、实验的过程

  1.确定实验班级、教师和实施内容。

  经过研究讨论,确定眭文娟老师所带的小五班共29名幼儿作为实验班,时间一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实验的具体实施内容。

  2.调查幼儿尝试精神的表现。

  调查之一: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尝试的表现。

  通过观察、交谈,发现大多数幼儿在活动中不愿意尝试、不敢尝试。如音乐活动“猫捉老鼠”,当教师提出“谁愿意做小猫?”时,几乎没有小朋友举手。幼儿扮老鼠躲藏的位置,第一次、第二次,每一次都相同,很少有人尝试着换一个地方。又如结构活动中教师教小朋友用雪花搭了一只小花篮,每个幼儿模仿着搭。当教师提出“小朋友要动脑筋试着跟老师搭的不一样”时,只有2名幼儿在花篮四周加了一圈花边,其余幼儿还是和教师的一模一样。

  调查之二:幼儿在家中尝试的表现。

  通过与家长的交谈,发现多数幼儿遇到事情都表现为不愿意试一试、不敢试一试。如张炎小朋友在家中要玩玩具汽车,妈妈对他说:“在柜子上面,你自己拿。”他却说“我拿不到,妈妈帮我拿。”妈妈让他试试看,他却不愿意,最后还是妈妈帮他拿了。其实柜子并不高,只要他手一伸,脚一踮就可拿到。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存在着不敢尝试、不愿意尝试的现象,幼儿的尝试精神不够。

  3.学习尝试教学理论,理解尝试教学法的实质。

  首先,通过理论学习,我们认识到:第一,尝试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通过尝试练习初步解决问题,其实质是“先练后讲”、“先试后学”;第二,尝试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幼儿的尝试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幼儿的尝试为目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认真学习小学教育中应用尝试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将好的经验灵活运用到幼儿园常识教学中。

  4.探讨尝试教学理论在幼儿园常识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思想和陶行知先生的“解放手、解放脚”等观点,都倡导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学习。这些观点与尝试法“先练后讲”、“试一试”的观点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让幼儿参与活动,通过游戏、操作,让幼儿试一试,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增强幼儿的尝试意识,促进幼儿发展是尝试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激发幼儿主动尝试的愿望。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环境激发幼儿尝试的兴趣。如“我在长大”活动,大肚子阿姨的出现,一下子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看见眭老师把耳朵贴在阿姨的大肚皮上,小朋友马上也表现出强烈的尝试意愿,“睦老师,我想听!”“眭老师,让我听一下好吗?”“老师,我太想听听了!”又如“和空气捉迷藏”活动,教师用塑料袋在教室里这儿抓一下,那儿抓一下,小朋友一下子觉得很奇怪:“老师,你在干嘛?”“我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想玩吗?”“想”。这样,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尝试活动。

  第二,提供幼儿丰富的尝试材料。丰富的尝试材料是幼儿进行尝试的物质基础。每一次的活动,教师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如“玩水”活动,教师预先在教室里摆上几只装有水的大红塑料盆,盆旁放了积木、小铁块、篮子、洒水枪、小碗、小勺、滴管、水壶、有孔的塑料袋等大小不一,种类不同,颜色各异,能让幼儿感知的水的器具。当小朋友上课走进教室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跃跃欲试的念头也就自然产生。又如,“穿鞋”活动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适合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所穿的鞋。这些大大小小,色彩鲜艳的鞋,尤其是那些一踩就发光、发声,具有特性的鞋更把小朋友迷住了,幼儿尝试穿鞋、尝试脱鞋的情感就更加浓烈了。

  第三,循序渐进,提出由易到难的尝试问题。例如,常识课“玩水”,教师一边示范把水从容器里倒入盆里,一边对幼儿说:“我在倒水时,你们听到水发出什么声音?”当小朋友回答后,教师接着对大家说:“现在你们也去试一试,看谁能动脑筋,把不同容器里的水倒人盆里,水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孩子们兴趣盎然。玩水时,神情专注,不一会儿,就说出水流动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教师热情鼓励了大家大胆的探索精神,使孩子们情绪振奋。教师因势利导,又提出了第二个尝试目标。孩子们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喜悦,对第二次的尝试学习,精神更加振作。其间,教师有目的地进行个别辅导,尽力使所有的孩子都尝试成功。这样,不同水平的孩子在面对教师设计的不同层次的尝试目标,必然潜心投入,并从中获得自我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而有了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以此形成喜欢尝试的情感。又如“穿鞋”活动,开始的问题是让幼儿穿穿爸爸妈妈的鞋,看看有什么感觉,幼儿通过尝试就能得出结论。最后加深了难度,要求幼儿能根据教师的不同动作、表情穿相应的鞋,这就要在幼儿第一次尝试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只有这样,幼儿才会产生继续尝试的愿望。

  第四,尝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幼儿的尝试和教师指导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例如,“烧水果羹”活动,在幼儿进行尝试活动时,教师发现有一组幼儿不会用削皮机就立刻过去指导,讲解正确用法;当锅中水还没开食品没熟,幼儿就想品尝时,教师马上过去轻声说:“没有熟的食品吃了不卫生。”使幼儿及时明白了道理,对少数尝试积极性不高的幼儿,教师给予及时指导,激发其尝试兴趣。

  四、实验的结果

  1.提高了幼儿的尝试精神,增强了幼儿的尝试意识。

  第一,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亲自试一试,对不懂的问题都想问为什么。如“可爱的企鹅”活动中,教师告诉幼儿是企鹅爸爸孵小企鹅时,小朋友争着问为什么企鹅妈妈不孵小宝宝?老师你怎么知道的?你去过南极吗?有些问题连老师也难以回答。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遇到事情总喜欢刨根问底,有问不完的为什么。有一位包泽未小朋友问:“老虎生下来就会吃别的动物吗?”“企鹅有翅膀为什么不会飞?”

  第三,通过与家长交谈,听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他们也一致认为通过一年的尝试教学的实验研究,幼儿的尝试意识、参与意识增强了。

  2.激发了幼儿学习科学常识的兴趣,提高了常识活动的质量。

  尝试使幼儿对学习科学常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变为幼儿主动的活动。通过实验比较,实验班的常识教学的质量明显高于平行班。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