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大班幼儿家园性格表现差异之调查研究

来自网络 2009-07-09 21:17:39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内容摘要: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良好的性格是健康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不同场所所表现出的性格存在诸多差异,主要表现在好奇心、意志品质、待人态度、劳动观念、独立性、自尊心与自信心等6方面。本文针对这6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家园性格表现差异调查研究

  一、前言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进一步达到完全康宁。”这一新概念表明健康不仅是指生理健康,而且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如果一个生理残疾的人,有了健康的心理,他就能以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去克服种种困难,正确面对人生,有的还成为生活的强者。但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有人格和行为障碍,轻者使生理健康受到影响,严重者还会自己毁灭自己的躯体,酿成悲剧。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

  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关系到幼儿今后的人生走向。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论断:“儿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因此,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幼儿出现的行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较严重者可达2.14%~9%,最为常见的是幼儿的行为、情绪、社会适应及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另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下3亿多儿童中约有4000万患有心理行为障碍。1990年对我国22个城市4~16岁的儿童抽样调查表明,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达12.9%,其中幼儿占很大比率②。有资料指出,目前我国幼儿中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1)小儿多动症;(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4)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5)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6)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根据李季同志对广州市幼儿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幼儿心理素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1)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表现较多,如为“小事”哭闹、生闷气、发脾气等;(2)行为控制能力较低,特别是社会性行为自控能力如遵守纪律、上课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主动承认错误和向人道歉的能力较弱;(3)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表现为怕苦怕累、害怕困难,遇到困难退缩、束手无策和依赖成人,接受不了委屈、责备、批评等挫折打击;(4)自我中心,一切以自己为重、为先,不懂关心、体贴和体谅别人,同情心不强;(5)具有孤独、自卑、怯懦性格特点的儿童较多。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较严重者可达2.14%~9%,最为常见的是幼儿的行为、情绪、社会适应及习惯等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第一,家庭和托幼机构的教育存在缺陷。第二,幼儿心理发展滞后。

  对于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除加大力度对幼儿实施养成性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外,还应积极采取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这不仅有益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关系到幼儿今后的人生走向。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这种矛盾从婴幼儿期就已开始,并对成人时期产生影响。这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在娇弱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到大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

  幼儿的性格最初是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家庭对幼儿的教育与影响,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因为幼儿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其最关键的几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在进入幼儿园前,大多数幼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生活的中心。进入幼儿园后,这些幼儿就成了普通集体中的一员,与别的幼儿享受一样的待遇,接受相同教育。而这种待遇与教育,不可避免地会与幼儿在家庭中的状况存在差异。当这两种环境的反差过大,而又得不到改善时,幼儿就难以适应,甚至出现性格表现上的差异,这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极不利的。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在幼儿性格雏形奠定的时期,努力做好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到其症结所在。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就要对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性格表现进行调查,了解其存在的差异,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我假设幼儿家园性格表现(简称)存在差异。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1、本研究随机抽取罗星幼儿园大三班家长34名。

  2、大三班幼儿30名

  3、大三班教师2名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1、假设幼儿家园性格表现(简称)存在差异。

  2、了解大班幼儿在家庭中与在幼儿园中的性格表现情况,包括好奇心,意志品质,待人态度,自尊心与自信心,劳动观念,独立性6方面。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相结合,并对有关教师,家长作简单的访谈工作。

  1、教师问卷(一):教师填写幼儿在园的性格表现,教师填写自身情况和有关教育观点

  2、家长问卷:家长填写表(一)幼儿在家庭中的性格表现及自身的基本情况和有关教育观点,表(二)家庭教育情况调查表,发放问卷68份,回收62份,回收率91.3%。以上回收均为有效问卷。

  性格特点表各项目均按四级分记,实验结果也按五级评定。与家庭教育情况调查表均按五级评定。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