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创共分享_教师在结构游戏中的参与性
在结构游戏活动的指导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当教师做完引导和示范工作之后,便只能在一旁东走走,西看看。做的也只是些引导幼儿的工作。在2001年9月颁布的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引导的作用,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要在活动中体现教师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却不容易。如何在结构游戏中体现教师的参与性,从真正意义上发挥教师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呢?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在《师生互动行为研究》一书中曾指出“由教师开启的共同游戏是指: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某一游戏活动,不带有教育幼儿的目的,遵守游戏规则,分担游戏角色,共享游戏中的快乐。”而在互动行为案例的分析中发现: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角色游戏和智力游戏两个方面。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将师生共同游戏在这两种游戏中的优势应用到结构游戏中来提高教师参与率,更好地发挥教师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呢?
一、转换角色,共同合作,分享游戏快乐。
以往的结构游戏往往停留在教师教、幼儿学的固定模式中。即使在游戏进行中也难以脱离“跟我学”的套路。要使教师真正参与到与幼儿的共同游戏之中去,主要是角色的转换。在《师生互动行为研究》一书中指出:“幼儿主动邀请教师参与自己的某一项游戏活动,不求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什么指导,只是与教师分享游戏经历及其中的愉快体验。”这说明幼儿是渴望教师的参与的。这时教师应该以一个与幼儿处在平等的结构者的位置上的身份参与游戏。当然,指导是教师参与游戏的最终目标。这就要看教师的技巧了。如:在被邀请参与游戏过程中,有的幼儿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材料时,教师主动来到身边说:“需要我帮忙吗?要什么?我帮你找!”于是帮助幼儿找到了所需要的材料。如果幼儿愿意,教师还可与他们一起结构,共同完成目标。这也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幼儿合作者的作用;当遇到结构中的难题时,提醒幼儿:“别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并和幼儿一起尝试多种方法,启发幼儿创造、想象。这样,教师在与幼儿一起玩耍中给予了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发挥了支持者的作用,并且与幼儿共同分享了游戏的快乐。
二、参与竞争,共同体验游戏挑战性。
在师生的共同游戏中,智力游戏相对于角色游戏更具挑战性,更能体现“游戏的精神”。所以,我们将这一特点应用到结构游戏中来。在结构游戏中,竞争往往体现在幼儿与幼儿之间。那么我们可以在转换了角色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幼儿的竞争中。打破以往固有的模式,在竞争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当然,教师应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参与到竞争中。让幼儿只是将我们当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个普通的玩伴,而且还按照游戏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如:教师在发现幼儿对对称结构掌握得不太好后,和幼儿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游戏规则,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赛,看谁结构出的对称物体多。象这样有针对性的竞争方式不但能达到提高幼儿技能的目的,也能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使之更加能融入到幼儿这个群体中,为幼儿所接受。
从以上两个方面不难看出,无论是教师主动参与,还是幼儿主动邀请,我们从施动行为和反馈行为的性质中都看不见一方对另一方的恐惧或是厌恶的情绪色彩。这就说明教师真正的融入了幼儿。教师作为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在结构游戏中的得到了体现。当然,能够体现教师积极参与幼儿结构游戏活动的还不止这些方面。我们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还要继续挖掘、研究。并且我们可以此作为契机,将这些教学经验发散到其他学科领域中,使之成为教师们可以应用的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