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促进幼儿情绪和音乐能力的发展

来自网络 2009-07-12 23:06:0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内容摘要:

  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情绪,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探索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活动实施的原则。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学模式由单一模式向模式多样化转变;观点上实现“音乐只是教育手段”向“音乐同时也是教育目的”的转变;教学方法由“外在的教”向“内在的学”转变为目标。通过音乐游戏活动、唱歌、律动、模仿动作及一日生活激发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班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情绪、音乐能力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刚入园的幼儿情绪焦虑不安,哭闹的不良情绪使幼儿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产生依恋、失望、孤僻等消极心理。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幼儿、家长和教师,我们一直在寻找、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听到轻快的、熟悉的音乐,就会破涕为笑,音乐能很快地转移幼儿想家人的注意力,就会踏着节拍身体自由地摆动,和小朋友在一起时也喜欢手拉手边唱歌边走边跳,听到老师弹奏演唱就愉快地围在身边拍手哼唱等。而音乐游戏则能将幼儿这些自发的动作逐步转变成较完善的、和谐的、协调的动作,使幼儿在反复表现这些动作的过程中获得快感。由于音乐游戏更多的时候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当幼儿和老师、同伴一起地唱歌、跳舞时觉得特别开心,帮助幼儿和老师及其他小朋友熟悉和亲热起来,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使幼儿在充满乐趣的音乐游戏活动中自由地高兴地活动,培养乐观的情绪。因此如果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不但有助于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二、问题的理论依据

  1.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学”。主要观点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音乐教育应同时从身心俩方面去启发、去引导幼儿,身体的动作产生于音乐,音乐也体现在身体动作中。

  2、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主要观点是从儿童自身的本能和兴趣出发,尊重儿童,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与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潜力和创造力。重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3、我国提倡的“引导幼儿主动活动”和许卓娅的音乐教育观点,即在音乐活动中着重考虑为幼儿创造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感知音乐作品,把“兴趣”、“感受”和“表现”贯穿于音乐活动的始终。

  三、研究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情绪,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2、探索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活动实施的原则。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学模式由单一模式向模式多样化转变;观点上实现“音乐只是教育手段”向“音乐同时也是教育目的”的转变;教学方法由“外在的教”向“内在的学”转变。通过音乐游戏活动、唱歌、律动、模仿动作及一日生活激发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方法:

  1、情绪感染:

  情绪感染幼儿,引起兴趣,激活情感。如:教师对作品表示出喜爱之情,或在描述、讲解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溢于言表,传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起幼儿的情感投入,推动幼儿审美感知和想象等活动的开展。

  2、多通道感受、理解: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触摸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反复品味,启发联想,促进理解。如: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听听音乐、看看图片、做做动作、想想问题、说说感受等。

  3、多形式尝试表现:

  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尝试、表现的情境与条件,鼓励尝试,支持创造。如:鼓励幼儿大胆地用绘画、语言、歌舞、演奏等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表现出来,并对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给予支持与发扬,以不断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结论

  经过一年的实验研究证明,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能有效缩短幼儿适应幼儿园的时间,使幼儿的情绪愉快,性格活泼开朗。同时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

  六、反思

  1、教师在每个活动中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传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起幼儿的情感投入,这样才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推动幼儿审美感知和想象等活动的开展。如:在音乐游戏《小兔子乖乖》中,教师先有感情地向幼儿讲述故事,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后,再以夸张的感情、语调分别模仿兔妈妈和大灰狼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就能很快的感染幼儿,调动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唱歌教学活动中把以枯燥教唱为主的方法改变为以理解、感受、多次欣赏为主的、突出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并把唱歌与概念、表演、创造结合起来交织进行,如教学活动《小猫走、小猫跑》,教师首先操作木偶“小猫”,让幼儿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小猫走、跑时每次叫声的长、短,然后启发幼儿用嗓音和简单的猫走、猫跑动作来表现音的长短,最后鼓励幼儿用创造性的动作表现音的长短。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想出了许多的动作来创造性地表现,如用两次不同速度的叉腰、拍手、跺脚、敲击、打枪、跳跃等动作来表现他们自己对音的长短理解,同时孩子们在演唱时的表情和音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用正常的音色、稳稳的声音来唱“小猫走”,而用跳跃的声音来唱“小猫跑”等。通过学歌曲的全过程对幼儿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

  (1)幼儿掌握歌曲节奏与速度的能力:

  教幼儿唱歌曲《下雨了》,检验幼儿能否唱准4分、8分和2分音符及演唱速度是否一致。

  (2)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的能力:

  教幼儿唱歌曲《拍拍踏踏》,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和节奏编出相应的动作。

  (3)对音乐情绪性质的感受能力:

  请幼儿欣赏3首不同性质的音乐作品《摇篮曲》、《士兵进行曲》、《圆舞曲》,每听完一曲,分别问幼儿想干什么?是睡觉、跳舞、还是走路。

  3、培养幼儿参加游戏的习惯和能力。

  刚开始集体生活的幼儿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参加游戏的目的性不强,心理特征带有明显的随意性,而有趣的音乐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加集体游戏的兴趣,吸引着他们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如在小班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开始时,有部分幼儿由于没有参与集体游戏的习惯,缺乏兴趣,坐着不动,但看到同伴们和老师又唱又跳,玩得这么开心,也就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自愿地跑过来拉着手边走边唱起来。在此基础上可启发他们:“我们还可以拉个圆圈干什么呢?”“可以跑跑、跳跳、踢踢……。”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兴致勃勃地创造出新的歌词和动作,玩得更有趣味了。教师可以采用改编歌词、增加游戏的情节和人物、小朋友轮换唱歌等方法,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按照游戏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创造,插入有趣的唱歌和有节奏感的动作,在愉快地反复地进行游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进行集体游戏的习惯和能力

  4、培养幼儿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的习惯

  在音乐游戏中,如果游戏者不遵守规则,就会影响游戏的进行。例如《谁是小熊》《丢手绢》这些游戏就需要数目相对稳定的人数和听音乐指令做动作,如果游戏者不按规则闭上眼睛或指令未发出就过早抢占位置,就会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使游戏失去趣味性。这些游戏的违规者就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而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又使得幼儿能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顺从游戏的规则和要求而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并且在游戏过程中会得到其他幼儿的

  提醒和督促,从而使其有效地矫正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养成遵守规则进行游戏的良好习惯。

  主要参考文献:《幼儿园指导纲要》、《元素性音乐教育》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