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闽南民间舞蹈在幼儿园的尝试

来自网络 2009-07-13 22:53:34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闽南民间舞蹈,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闽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重大节庆和传统佳节,闽南人民都会以民间舞蹈形式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热爱之情。基于发展闽南文化的现实需要及根据《纲要》精神和当前音教课改的主导思想——“审美与快乐”,我段在借鉴学园音乐课题组尝试的基础上选择幼儿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拍胸舞”、“彩球舞”、“甩灯舞”、“车鼓舞”、“驴子探亲”、“火鼎公火鼎婆”等作为我们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内容,开展了闽南民间舞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我们成立了课题组,收集、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又专门请教了不少民间艺人,在设计、组织等方面进行继续研究和探讨,尝试选用一些民间音乐进行创编、修改,变民间节奏悠长的音乐为符合幼儿的动作表现的特点;对闽南民间舞蹈的道具、服饰、动作等方面进行尝试创新,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使闽南民间欢庆的舞蹈形式成为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形式。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尝试,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一、具体的几点措施

  1.以感受欣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艺术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又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这阶段中师注意收集相关材料,对舞种进行分析,拟订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步骤,为幼儿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通过谈话、观看图片、录像参观等系列活动,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乡,知道自己是闽南人,初步了解了家乡的一些名胜古迹、特色小吃及简单的闽南风俗习惯,借助踩街等民间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挖掘闽南民间舞蹈中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因素。

  在闽南地区,每逢重大节庆或民俗节日,闽南人民都会组织隆重的庆祝仪式,活动经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吸引观众,这些歌舞就是闽南的民间舞蹈。闽南民间舞蹈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拍胸舞、钱鼓舞、踢球舞、骑驴舞、甩灯舞、划船舞、火鼎公火鼎婆、车鼓舞”等,大二班开展的“车鼓队”在幼儿对自己的家乡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借助元宵节的喜庆气氛让幼儿认识“车鼓队”,幼儿非常感兴趣再加上“车鼓队”的表演形式和平日里幼儿的节奏乐有点类似,所使用的乐器音色高亢、响亮。因此,“车鼓队”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是乐于接受的,幼儿非常投入。大一班开展的舞蹈《骑驴探亲》教师把舞蹈内容编成故事引入,充分引导幼儿想象、创编故事情节,并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创编相应的舞蹈动作,使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舞蹈道具,体验制作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幼儿舞蹈的积极性。在舞蹈《骑驴》中,幼儿不但能够惟妙惟肖的模仿出民间艺人表演的舞蹈动作,而且能够迁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创编出了许多具有情节性的动作组合,如牵着驴儿“上山、下坡、过河、慢走、快跑、受惊”等动作,使整个舞蹈的内容更加饱满,整个舞蹈的表现更具有活力。

  3.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通过体验来表现。

  我们的设计与组织遵循一条主线,即“欣赏—探索—创造—再现”来实现所预定的教学目标。每个活动均由若干个层次的小活动组成,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在活动中教师注意安排节奏松紧合理的变化,使幼儿能较长时间的保持身心舒适愉快如大二班的“车鼓队”,幼儿在学习各种节奏型时,教师打破以往老师出示节奏卡,让幼儿一味的训练,幼儿在自己的体验中来发现节奏型,更能了解到合奏的意义重要性,真正培养幼儿的协调合作能力,如幼儿发现了锣和大钹、小钹不要一起演奏,它们有各自匹配的节奏型,这样幼儿对不同乐器的不同节奏型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就使教师在合奏时不需要一会儿喊这组一会儿喊那组,因为这些都是幼儿在活动中自己体验发现出来的。大三班的“彩球舞”生动、幽默,表演者不断地用手、脚、肩、头、托、踢、顶、碰彩球,我们在引导幼儿欣赏舞蹈的基础上,诱发他们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启发他们想象和表现多种玩球的方法,在舞蹈《踢球》中,由于闽南音乐缓慢拖沓,节奏感不强,幼儿抓不住“踢球”的节拍,影响了整个舞蹈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大胆的进行了配乐的尝试,把另一个闽南民间舞蹈《车鼓舞》中车鼓队(幼儿手持乐器当场演奏)的节奏应用到“踢球”中,这种台上舞蹈,台下演奏的形式让幼儿耳目一新,舞蹈的兴趣更加浓厚,舞蹈的气氛更加热烈。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