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关于农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成长(3)

来自网络 2009-07-16 09:51:52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4)表演。

  传统的幼儿园舞蹈表演,往往用了干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复机械地练习基本动作或基本动作或基本动作组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舞蹈的基本结构,最后再将全部的舞蹈动作连贯起来配上音乐伴奏进行表演。这样,在能够完整连贯地表演之前,幼儿往往会不断地陷入厌烦、苦恼与疲惫的困境之中,而教师也往往很快地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惫,从而热情下降。

  我在对农村幼儿音乐律动活动能力的培养中,根据幼儿园年龄特征,有目的地选择乐曲,让乐曲唤起幼儿情绪或肌体的反应,肯定他们的正确反应,并对较迟缓的孩子加以适当的鼓励,带动他们与音乐与同伴交流欣赏。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自信心、独立性、熟练性和合作感,同时,允许在尝试状态和探索中发生的创造性的错误。

  (三)音乐游戏活动。

  通过生活角色或角色的想象,加入自己已有的经验,提高对音乐游戏的认识,如:《游公园》的最后一段,“你不捉老鼠就不带你去。”幼儿运用自身的经验“猫捉老鼠,老鼠快跑”,当猫“喵”地一下,要去捉老鼠的时候,老鼠就逃走了,然后请幼儿进行了续编故事和故事的创编,“猫为什么要捉老鼠?到底有没有捉到?”同时,又生成了新的主题活动——《谁怕谁》。

  (四)打击乐活动。

  具体做法有:

  (1)广泛的发音器材,如:锅、碗、瓢、盆、杯、匙、瓶等,要让幼儿有机会随意的玩耍,感受音的变化,认识音的属性,知道音的轻重、长短、高低,从运用这些发音器材出发,自然地掌握最基本的节拍感和节奏感。

  (2)象形模拟,将“二分音符X—”念成“跳”;“四分音符X”念成“走”;“八分音符XX”念成“跑跑”。在为某一同伴的“跳的腾空”、“走的随意”、“跑的急速”配打击乐器伴奏。掌握简单的节奏型,进一步发展到几种节奏型的组合。

  (3)设立区角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演奏。

  (4)直接反馈,发现幼儿有自创的音调或片断旋律、节奏型或音乐伴奏下的自发动作表演,教师记录下来或录下音,再唱给幼儿听或表演给幼儿看,并以语言或表情表示对他们的赞扬,给予鼓励,来巩固的提高幼儿音乐创造的积极性。

  (5)合作式的表演,建议幼儿为其他幼儿的唱歌、跳舞或一首简短而熟悉的音乐作品(如进行曲、摇篮曲、舞曲及其他任何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6)同伴间的模仿,让一幼儿敲击一节奏“作问”,另一个幼儿敲出与之相匹配但不同的节奏“作答”。

  (五)音乐欣赏活动。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一般采用看图听赏、随乐动作、故事加入等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单一或综合的方法进行完整地欣赏活动,了解作品,但并不要求幼儿能听出音乐较细致的情趣,在日积月累后,再逐步直接或间接地欣赏,寓音乐教育于音乐形象之中,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音区、情绪等的变化。如: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我给孩子们讲了个音乐里的故事,接着请他们带着故事听音乐,看看是不是像故事里所说的那样。这回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当音乐放到狮王咆哮的时候,有的孩子两手紧握,缩起了脖子,小班的珂珂吓得直往旁边的小朋友身上躲,孩子们都进入了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后来,每一首曲子都能被他们想象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幅美丽的图画。

  六、农村幼儿音乐活动安排的原则

  1、多样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的音乐能力是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幼儿的注意力不持久,神经系统易疲劳,在安排活动地过程中时,经做到多样片,动静交替合理进行,每个内容与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个有机的整体,新教材中强调主题性学习,所以我们采用:

  (1)插入式的游戏形式——即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在不同的环节中插入游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唱歌、歌表演的音乐活动中,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教的作用,程式化的教学,尤其是中间新授部分。

  (2)采用串连式的游戏形式——即将整个教学活动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每一个游戏对应地侧重解决教学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重复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原则。

  能力要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将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渗透到正规教学活动中,渗透到各种游戏之中,渗透到一日生活动活动之中,做到事事、时时、处处。

  具体采用融合式的游戏形式——即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设计好的完整游戏,当游戏结束后,幼儿便自然获取相关的有益经验,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提供幼儿熟悉的音乐材料,通过乐曲、动作、画面、语言等进行相应的匹配;根据音乐材料,唤起幼儿对音乐的主题、情景、形象、歌词等的联想与想象,并用动作、歌声、节奏充分地加以表现;促进幼儿音乐潜能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接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的相当自由度的创意,唯有这样,幼儿的音乐兴趣、音乐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3、循序渐进“重过程”的原则。

  幼儿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强调重视“过程”,年幼的孩子还不能熟练地准确地记忆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对于他们,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的探索大都停留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兴趣和喜好。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在选择内容时,应有原有基础上,不断深化,提高要求。

  4、评价性与主体性原则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音乐活动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从歌曲、舞蹈等技能技巧的学习上来衡量,而应充分考虑活动设计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有愉快活泼的气氛,幼儿是否有充分活动的机会,重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尊重个性,接纳个别差异,多方的教育。

  七、幼儿活动能力的测试表

  八、活动中的启示

  1.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

  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他们的音乐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多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3.注重因材施教,有计划地指导

  由于年龄、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使幼儿在欣赏音乐中存在差异,这会造成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和感悟不太一样,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要求,随时帮助他们感悟音乐,理解音乐,在所有的教学策略中都体现一个特点“兴趣”,贯穿着一个字“现”,揭示出一个目标“创造”。

  4.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欣赏音乐不能只停留在音响的好听与不好听上,教师要因势利导幼儿的审美情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用设问让幼儿讨论,或用色彩表现音乐,或用图画表现音乐,或用诗歌吟咏音乐,或用故事讲述音乐,或用舞蹈展现音乐等等,使他们既有创造性想象,也有音乐之外的创造性活动。

  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仔细的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美,创造美,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目标。

  九、结束语

  在幼儿早期,如果任由幼儿自己悟道,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设计自己,或天真盲目地想念学习音乐自然会使幼儿走向更为理想的发展状态,如果必然是少数幼儿因各种因素偶然构成的和谐状态得以悟出“真理”,获得理想的发展,而大多数幼儿则在不和谐的沼泽中苦苦挣扎,找不到出路,白白浪费了发展潜力与发展时机,最终成为放任的牺牲品。

  尊重幼儿的音乐活动能力的需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机会和交流,展示活动中创造产品的机会,提供对音乐行为的各种鼓励等各类工艺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今天的幼儿像苗圃里的小树,他们都将是21世纪的民族之林中的栋梁之材,对农村幼儿音乐活动能力的关注,必将为绿树增添蓬勃生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