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自网络 2009-07-17 10:00:26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林丽萍

  育人——永恒的事业,创新——永恒的主题。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纪,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告诉我们,创造力的培养是每个教师应面对的重大课题,无疑课堂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发展,让创新走进课堂,下面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创新地教

  教师“创新地教”是学生“创新地学”的重要前提。它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教学创新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未来,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勇力。

  (1)转变旧观念。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强调指出:“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观念是实践的指导,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革,教师唯有彻底转变观念,才能将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的目标落到实处。

  (2)树立新理念。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总是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没有主动地参与。教师创新就是要使教师建立新型的观念:由重结果转向过程,由重继承转向重创新,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因此,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新理念,放下教师的权威架子,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把真诚的微笑洒向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应把新的教学观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应用创新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启迪动手动脑,主动探索,使教学黑字程成为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正视学生的潜能,承认学生能主动发展,视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发现、创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获得过程。

  (3)坚持“育人为本”,教师须做到:摒弃“以本为本”理念,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部解脱出来,逐步建立起“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并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将教师过度的自我表演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

  让创新走进课堂的关键是在教师,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因些愈有创造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二、创新地学

  学生创新地学习是教师创新地教的结果。学生已不再“迷信”教师的权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力求标新立异,在老师的指导下乐于创新,学习创新,学会创新。在教师的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和各种教学方法的启发指导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最后达到创新的新高度。

  1、乐中求知,诱发创新的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创造都是从好奇开始的。它能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思考事物的奥妙,善于观察特殊事物的现象,从而发现其中的奇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激趣手段,激发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让学生在乐中求知,精心创设情境,在吸引上下功夫,能很好地激活学生思维,产生探求知识奥妙的愿望,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形成。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口里无力地喊着“卖火柴啦,卖火柴啦!”说到这里,我话音一转,问:“同学们,你们说小女孩后来会怎样呢?”这一问像兴奋剂一样,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续想故事结局这一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贵在质疑,播撒创新的种子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能发现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学起于思,思源一疑。”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都起源于疑。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新钥匙,质疑应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唱主角。

  我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在质疑、解疑中培养了创新精神。所以一节课结束之后,还要给学生留出问的时间。学生的问题可能靠近课文内容,也可能远离课文内容,但不论问题是怎样地提出,可以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就会有创造。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有思,有思而后才有得。

  3、存同求异,拓宽创新的渠道。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学习中,学生应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剖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不受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影响,发挥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打破常规,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在求异中创新。

  求异固然是创新,有时求同也是创新。真正的创新思维,不在于“求同”还是“求异”,而在于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路子就开阔了。例如:学《柯里亚的木匣》一课,我让学生跟《刻舟求剑》来比较,很快,他们找到相同点,柯里亚里挖出埋在地里的木匣子,渡江的人是跳进水里去捞宝剑。另一个学生说:“柯里亚肯动脑筋,他想到自己长大了,步子也变大,而那个渡江的人不动脑筋,所以没捞取到宝剑。”学生在讨论中,思维异常活跃,既有“求同”,也有“求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他们乐于参与,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求异存同的课堂学习中,真正拓宽了创新的渠道。

  4、倡导想象,展开创新的翅膀

  “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很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想象是创造力,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任何创新的第一步都是借助想象提出来,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是再造性想象还是创造性想象,都能激活创新的“灵感”。在课堂中,多提供一些科学的信息,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可以使学生在求异,求新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课堂上根据课文语言进行想象作画;利用插图发挥想象;运用知识迁移培养想象。教材中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似乎故事讲完了,实际余韵袅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如《凡卡》这篇课文艺工作者结尾是凡卡把那充满希望的信寄出的时候,封面上只写着乡下爷爷收,这封信能不能收到呢?凡卡以后的生活又怎样?这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学生应抓住契机,展开创新的翅膀。

  三、创新地考核、评价

  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性考评是对创新性地教和创新性地学的检验。它与创新性地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对教与学起到一种导向的作用。

  1、自我评价为辅。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很重要,我们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地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上。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如:语文学科上,我建议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考核表”,当然各年级按不同要求和标准,对学生口语表达、听力、朗读能力和动笔能力进行综合测试,最后打出一个综合成绩作为语文成绩,再与期末测查成绩结合,评定学生的成绩。摒弃了“一卷定终身”的片面作法,强化了学习过程的管理。

  2、评学为主。修订大纲交原大纲中的“改进成绩考查与评定”修改为“改进教学评价方法”,体现出从注重成绩转到注重评估。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淡化选拨意识,强调育人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摒弃了死记硬背,机械得复,形式单一的考试方法,给学生更多独立思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当然,让创新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让教师创新地教,学生创新地学并通过创新地考核、评价,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