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幼儿心理健康维护和增进

来自网络 2009-07-17 10:28:4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内容提要]:

  幼儿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提出一些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建议,希望能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倍受人们的关注。据专家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说谎、嫉妒、偷窃等;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等;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眨眼、皱额、挖鼻孔、咬衣服等;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这些不良的行为问题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幼儿教师如何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呢?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

  幼儿老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宽宏的胸怀去爱护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老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幼儿教师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二、开展各项活动,进行全面渗透

  1、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培养儿童合群,独立品质的极好手段。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价值。

  体育游戏《勇敢的小兵》不仅使儿童的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育,是促进儿童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手段。尤其对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培养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譬如,在大班的“建筑区域”游戏中,幼儿对“大马路”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建筑工程师”、“建筑工人”等角色发生争执,从而使“建筑区域”的游戏难以进行下去,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步意识到要使游戏顺利进行就必须商量角色的分配、建筑主题的确立等内容。于是,通过与同伴的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不仅使游戏得以顺利进行,而且,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游戏中,总有个别胆小,害羞,懦弱的幼儿,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为培养其自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可以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去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如在游戏刚开始时,有的幼儿不知玩什么,教师可通过扮演角色,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和老师一起玩,让幼儿逐渐克服胆怯的心理。在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戏中以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加入到同伴的集体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次成功,胜过百次说教,幼儿的自信心就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在一日游戏生活活动中,每一位幼儿都应成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而不应该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一位幼儿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指导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位幼儿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尝到进步的甜头,享受成功的喜悦。

  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教师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儿童。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聪明与否、缺点多少,教师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这种接纳,能使我们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经常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系鞋带、扣纽扣、穿脱衣服等活动,使幼儿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体验集体的温暖。

  微笑地注视每一个儿童。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身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或者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拉拉手等,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教师与幼儿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不要用命令、指责、贬低的口气和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语气和幼儿交谈。教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揭幼儿的短处,要处处注意为幼儿保住面子。

  无条件地宽容每一个儿童。教师要无条件地宽容每个幼儿,要允许幼儿犯错误。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过的阶段,同时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欣赏每一个儿童。教师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幼儿将会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样,在发扬光大他们优点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给予感染和熏陶

  丰富的物质环境不仅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还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首先要创设儿童化的设施环境,能令幼儿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其次是清新绿化的自然环境,按幼儿的认识需要来布局和种植树木花草,物种要多样且清新优美。再次是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室内各个墙壁都进行精美的布置和装饰,使之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最后是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各班在室内外创设自主开放的游戏场所,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能缓解幼儿的压力,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对幼儿产生熏陶、影响,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心境。

  四、密切家园协作,增强教育合力

  幼儿多数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其各种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生活经历中的某一环节,即可从其父母的行为中找到原因。父母的行为与幼儿的心理问题息息相关,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重视家庭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密切家、园协作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应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座谈、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意义,让每个家长主动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父母应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幼儿信赖的朋友,促进亲子沟通,给幼儿提供与同龄人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家长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典范、做楷模,用自身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幼儿。家园还要共同商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共同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做到家、园教育一致,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增强家、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总之,关注和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细致而庞大的工程,教师和家长应从一点一滴中去发现、去塑造,利用所有有效的途径,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培养我们的具有完整素质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微探》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