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小组活动与幼儿素质教育

来自网络 2009-07-17 10:32:35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幼儿教育是人生中最基础的教育,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幼儿,使幼儿主动地、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在教育改革步步深入的今天,许多幼儿园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可喜的经验。然而,在改革的浪潮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方向不明,人云亦云,只重形式不重实质,貌似改革而实为“走过场”、“走形式”的现象。本文就幼儿园小组活动存在的类似问题,对如何在小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作一些探讨。

  一、小组活动及其意义

  小组活动是幼儿素质教育组织形式之一。它界乎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之间,既有集体活动的统一性,又有个别活动的灵活性;既可防止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幼儿主体地位,又避免了以“幼儿为中心”而失去教师主导作用;同时还能解决幼儿园环境设备与幼儿人数不相适应的矛盾。它是当前既体现现代幼儿教育观,又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有国情的教学活动形式。幼儿园小组活动在对幼儿的素质培养中起着育心、育智、育能的重要作用。

  (一)育心

  育人先育心,这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应调动幼儿的内在发展因素,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主动、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自信是幼儿学会做人的基本素质之一。由于小组活动的人数相对地减少,幼儿在教师、同伴面前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相对增加,这使幼儿特别是能力弱的幼儿克服胆怯、怕事的缺点,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多地去接触事物,克服困难,大胆地探索尝试,从中获得成功,自信心得到发展。

  主动性、积极性是幼儿学会学习的基础之一。小组活动中的幼儿,在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下,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教师指导细致了,使他们喜爱各种活动,对各种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通过幼儿内在的主体性与外在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使我们教育能真正促进幼儿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育智

  幼儿的智力发展并不在于其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道题,而在于探索、求知的欲望。当今之世界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是人们一生也学不完的,我们不单是给幼儿学些什么,而更应是让幼儿知道如何才能学得更好、更多,求知欲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启迪幼儿智慧的关键。

  小组活动既有教育的要求,又能让幼儿充分地自由活动。幼儿在对客观事物的操作、摆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而不单靠成人的灌输,这样所得到的知识是幼儿理解的,能保持记忆的知识。幼儿的自由操作是自动的、自发的学习,正如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以‘做’为出发点,在‘做’的过程中去学,在‘做’的过程中去教,在‘做’的过程中去求进步。”这种学习,是经过幼儿自己的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正是我们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它既符合幼儿心理、年龄特点,又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幼儿有了对知识、对事物的求知欲望,将是他一生的知识源泉。

  (三)育能。

  人的能力是其把自己的知识与设想变为现实的基础,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其将来进行高一级的学习和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组活动无疑为幼儿学习和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而更大的益处是为幼儿学会合作、交往等社会性能力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有时幼儿须互相讨论、商量好如何进行某一活动;有时须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劳作;有时又须按一定的程序才能进行一项操作;有时又要遵守一些规则才能玩好一个游戏等等。合作能力,互相商量讨论能力,遵守次序、适度忍耐的能力,克服困难、改变现状、进一步开拓的能力等都可在小组活动中得到锻炼。而这些能力更是幼儿将来学会做人,立足社会的必备条件。

  通过小组活动能对幼儿进行育心、育智、育能的素质培养,能更好地发挥其主体性,使幼儿在各处水平上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小组活动的操作策略

  小组活动能让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到幼儿之中,进行观察、分析与指导。如能准确地贯彻目标,选择内容,科学分组与恰当指导,作好全面的设计准备,对幼儿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现就分组方法与指导原则提出如下建议。

  (一)小组活动的分组方法

  小组活动并非单纯为了解决人和物的分配问题,而是为了有的放矢地把发展的课程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同一年龄的幼儿有其年龄特点的共性,又有明显的个别差异,教师要全面掌握好本班孩子在身体素质、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分析其在各个发展领域中所处的水平和特点,科学地、灵活地编成不同的水平组,需要时又可编成混合水平组,再设计各组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材料和预定主要的指导方法。

  幼儿是一个发展着的学习主体,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更迅速提高,所以我们不能长时间地把他们固定在某一水平上,而应以发展的观点,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和变换指导方法,以体现幼儿的发展和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小组活动的指导原则与实施

  1.启发性原则与实施。

  小组活动是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在小集体中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主动地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启发性的指导在小组活动中尤为重要,必须让幼儿亲身尝试,在与客体接触中去发现问题、想办法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培养其求知欲望和主动性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教师的指导应该是极富激励性和指引性的。如在分组前进行短时间的集体活动,以好奇而神秘的语态提出问题,以游戏方式交待规则,以实物材料引起兴趣,以期待的诚意或竞赛的形式激励参与等;当幼儿遇到问题、感到困惑而要求帮助时,教师同样要坚持启发性原则,对其加以指导,但应着重于“启”,点到即止。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去发现问题,懂得和乐意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获取成功,从而使其自信、独立、感于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等良好品质得到应有的发展。

  2.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与实施。

  教师要认识和真正做到尊重幼儿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有其个性特征和具体需要;但他们年纪小,各方面知识经验都缺乏,十分需要教育者给予指导和促进,才能让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同时要认识到自己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才,有责任、有能力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需要正确地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在小组活动中的指导,既不包办代替地灌输知识,也不放任自流地以“幼儿为中心”,任其过份自由地发展。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幼儿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创设适应幼儿的活动环境与材料。注重活动过程,认真记录,定期分析和调整,使活动的质量步步提高。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与实施。

  幼儿身心发展各有不同,无论身体、智力、兴趣、感情、性格及发展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分组活动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针对这些差异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我们通过分水平组进行指导是为了全体幼儿都在同一目标中得到各自的发展,同时,在每个孩子得到不同水平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全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很有哲理性的、科学的辩证关系。教师应以促进全体幼儿发展为出发点,以小组和个别为着眼点,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活动中注意几个水平层次的指导,在个别指导中做好尖子和后进幼儿的不同辅导。特别一提的是,有些教师由于对高水平组的幼儿提供的材料总是较为抽象或复杂,生怕他们弄不好,或基于急待成果,常常会最先注意这组幼儿的指导,而在中后期才把注意力转移到低、中组,这样只会影响高组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步造成其依赖与被动;而中低水平组的幼儿由于水平关系,可能一开始便遇到困难而没有得到及时鼓励和指导,变得更为胆怯和被动了,有的无目的地随意摆弄,有的在焦虑中等待,削减了自信,增加了压抑,使活动处于被动状态。建议教师不妨尝试反过来进行指导,开始时只是轻轻走进高水平组幼儿,用眼神、手语鼓励幼儿自己操作尝试;到中水平组提点关键问题,启发掌握难点;再较集中地指导低水平组幼儿进入操作状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方法,鼓励已开始有些微成效的孩子,使全组都兴奋起来,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但对这组孩子平时入区辅导是十分必要的);再回过来指导高水平组,对尖子幼儿应注意培养他们不骄不躁的学习态度,启发他们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或一个问题寻求多个答案,使孩子逐步具备“学无止境”的思想态度。这样整个活动就能变得生动活泼,幼儿从中感到极大的乐趣,让全体幼儿都获得主动积极的全面发展,其素质必能在各处水平上获得稳步提高。

  4.评价促发展的原则与实施。

  幼儿园任何活动都应有一定的评价,而通过分组活动的评价,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则更有意义。因为人们(包括家长和孩子)多数着眼于知识性的收获,孩子也只能从“我会了”、“我不会”衡量自己的活动价值。而对于潜在的素质发展与提高是很少注意或感觉不大的,但事实上后者收获应比前者更为重要。教师必须掌握这个原则,运用评价去促进幼儿的发展,既肯定其认知技能的成绩,又强调各组和个别在活动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如积极尝试,认真操作,独立自信,主动探索的精神;大胆交往,表达意见的能力;爱惜物品,关心他人的情感等都予以特别的评价和赞扬,鼓励幼儿不单要“学会”还要“会学”和“好学”,从而把我们素质培养的目标自然而具体地交给孩子,让他们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教师在每次活动后及一个活动阶段,必须认真地对自己的组织指导过程作中肯的评价,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标尺,认真分析调整,提高下一次的活动水平,总结经验,使自己的教育思想,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升华。这不但有利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在教书育人、教学双长方面会取得有更大的收获。

  综上所述,通过小组活动对幼儿进行素质培养的基本方法是:以集体活动,明确目标为引子;以合理分组,让幼儿主动参予活动为实施过程;以教师恰当指导作促进;以幼儿活动体验为验证;以幼儿素质发展作评价标尺;及时分析调整,认真总结提高。体现素质教育在幼儿园教学双长的效果,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地、身心和谐地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