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作好观察者----“多元智能课程”实施中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记录
关键词:观察记录
摘要:要真正了解孩子,就要做好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下一步工作的依据,观察记录还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老师随时要观察、做笔记,真实、完整的纪录孩子的发展,以便作为帮助孩子的参考,使其在擅长和不擅长的智能领域有所成长。由此可见学会观察记录对与一名幼儿教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正文:
在“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与探索在幼儿的学习历程中非常重要,也非常珍贵。作为学习的观察者,在活动中,教师的能力也随多元智能教育的需求,必须具备更多元的能力和扮演更多元的角色。
新的课程观察要求我们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了解孩子是怎样学习的。而要真正了解孩子,就要做好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下一步工作的依据,教师可以从中检查自己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是否促进了孩子的发展。观察记录可以作为对幼儿形成性评价的依据,便于教师认识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学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观察记录还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用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
老师随时要观察、做笔记,真实、完整的纪录孩子的发展,以便作为帮助孩子的参考,使其在擅长和不擅长的智能领域有所成长。由此可见学会观察记录对与一名幼儿教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作好一名观察记录呢?我在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真确定观察的目的。
在开展观察之前,教师要多方面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以确定你所实施的观察的目的,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从幼儿的问题出发;
2.从一般儿童发展的主题出发;
3.从保教目标出发;
4.从个人学习的层面出发。
二.选择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
开展幼儿行为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有以下几种:日记法,轶事记录法,样本描述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检核表,评量表等。在工作当中,一线教师教师因为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可依据观察的对象和状况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通常采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对日常幼儿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一.随机记录。即将自然情景中幼儿有代表性的行为记录下来。对象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每天我们使用了以下三种观察记录方法不只针对一个幼儿,所记录的对象也不一定都一样,那些行为比较特殊的幼儿被记录的机会可能较多。下面是对一次区域活动的记录:“在中午进餐时,申涵进步很大,碗里没有盛饭,我表扬了她,于是她就得意地对大家说:“看我的碗一干二净,桌子上也干干净净。”将客观事实写出时,我们要注意下列事项。首先,教师自己也是与被观察者有互动关系的人,自己的行为包括所说的话和做的动作也要据实记录。再次,记录幼儿的行为时,选择可以引起我们思考的内容,要记录幼儿行为发生的时间、当时的情景以及幼儿的主要反应。最后,教师要注意不能本末倒置,为了记录而把自己参与活动的主要工作忽略了。
二.即时记录。这种记录主要是在团体活动与孩子直接交流时用,包括在小组谈话或集体谈话时即时记录孩子的言语。我们一般采用比较大的旧挂历纸做记录纸,可随时贴在墙上,也可贴在比较大的纸板上,让围坐的每个幼儿都能看到教师记录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关键词、图示或文字记录内容。
在小班,我们大多采用图示的方法,如记录一块积木就记1,再画一个方形,记录一辆车就用简笔画车表示。在中大班,我们一般采用记关键词或图示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记录。下面是关于一次“种植”讨论的记录。
老师:花生外面有皮,种子会不会钻不出来?
骄阳:不会。
马浮:瓜子都能出来花生就能出来。
老师:哪个答案对?
帅翔:找答案。[[]实验:种种看]
第二周,幼儿通过实验种植找到了答案,教师就又有了一组记录。
第三种:记录孩子的作品。教师用文字把幼儿口述的各类作品内容记录下来。对于幼儿的绘画伤口以及收集资料、调查研究、访问专家时用自己的方式(如符号)进行回忆表征的作品,教师可直接在作品旁做文字记录;对于幼儿泥塑、建构等作品,教师可拍成照片并记录孩子的有关口述。
下面是关于某小朋友访问专家后对车发展史的了解的记录:第一幅画面:最早的时候用轿子抬人,很辛苦,然后人们就想出用轮子比较轻松;第二幅画面:接着发明了黄包车,一个人套着前面的铁杠,跑着拉后面车上的人;第三幅画面:后来发明了单车,是人骑的,不用那么累,但还是要用脚踩;第四幅画面:后来发明了摩托车,是机器动的,但是如果下雨,人坐在车上会打湿衣服,而且只能坐四个人;第五幅画面:后来又发明了汽车,有下班可以挡雨,而且可以多坐一些人。
有了客观的观察记录,更重要的是对观察记录结果怎样使用及处理。我们也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即时反馈和展示。
在即时记录时,我们会及时反馈,读给其他幼儿听,让全体幼儿分享每个人的经验,使幼儿对自己的口头语言与文字产生对应的联系。这样做也激发了不愿发言的幼儿对口头语言表达的兴趣,很多幼儿都喜欢讲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认识和感受,因为自己的口头语言变成了文字展示给其他人看,使其感到自豪和满足。
同时,我们把即时记录和幼儿的作品记录,及时选择有关的内容展示在班级的空间,经常出现在班级环境里的各种文字和图示,长期耳濡目染,对幼儿读写方面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幼儿也能从中了解自己学习的过程。另外,家长、教师甚至外面来的客人,只要进入班级,无须本班教师解释,就能明了该班曾经组织的各种主题探索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发展状况,通过班级环境了解正在进行的活动,进而及时配合。
第二种:即时反思。
通过观察记录收集幼儿个案(行为、经验),教师学会了观察孩子,积累了本班级孩子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几位教师每天下班前,把当天的观察记录结果拿出来共享,并就观察所见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如上述例子引起教师思考,孩子会用白纸、积木等物品去表征钱,教师怎样通过提供材料引导呢?通过讨论,该班教师在角色区增加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人民币和练习十进制计算。这样,教师及时依据观察记录的内容,为孩子的下一步发展和活动更换材料,调整了活动内容。
第三种:及时分类。
一段时间后(一般是一周左右)。教师将以上所有记录内容分成语言、健康、社会、科学(包括分类、排序、数概念、空间等)、艺术等几大类。如,把幼儿拆装车、建构房子时作的记录内容归到空间经验这一类,把角色区观察到的交往行为归到幼儿的社会经验里,做成每个幼儿的个案集。当然,教师必须把握收集的内容是否代表了孩子的发展水平,是否代表了孩子的经验。做这种分类时,由教师按自己对各领域的认识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有时候一张纸条记录的内容涉及到几个领域,就把这张纸条归到其中一类,在另一类中用纸条注明“见某年某月某张纸条”;有时候一张纸条记录了几个小朋友的交往行为,教师会把这张条归到其中一个小朋友的个案里,其他小朋友的个案里只注明“见某小朋友个案”。
在个案中,教师了解了幼儿的阶段性特征,不再对幼儿进行终结性评价。凭借这些真实的材料,教师能更准确地评价幼儿的发展。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课程设计的意识更强了。教师根据对幼儿的观察记录,调整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发现幼儿的个体优势、智力特征,调整区域环境和材料,为家长提供孩子发展的有效资料,促进了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发展,使课程设计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观察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作为观察者,要去培养观察幼儿的强烈意愿。只有带着这种热情才能在工作中有去观察的激情和细致敏锐的目光。
2.观察者的距离不宜离孩子太近或太远。太近容易影响孩子正常的活动,太远又无法细致的地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
3.为配合记录的完整性,必要时可采取录音,录象,拍照等记录方法。可以生动及时的记录观察内容
4.幼儿的基本资料每次都要记录。
5.避免以孩子先入为主的印象印象行为的判断。
6.要尽早地将观察资料进行文字处理。
7.记录资料不足或不确定的行为,不要轻易作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