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成功教育”的尝试

来自网络 2009-07-17 15:27:43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以往谈到班级管理,班主任习惯上总是从如何管教好学生入手,不自觉地把学生放在教育的被动地位,当成是接受知识、应付考试的“机器”。而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的学习中等和中下等学生,他们的努力水平与成绩好的学生相比,并无显著的差异,只是由于学习基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加上惰性重、意志力弱等非智力因素影响,他们的学习在班级中很难有“出头”的机会,经常得不到表扬或肯定性的评价,容易滋生挫折感及失败的情绪,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成绩停滞不前。1990年我走上工作岗位即成为一名初一的班主任,有幸观摩了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深受启发,大大拓宽了思路,三年来也尝试运用“成功教育”的一些作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本班的中等、中下等学生的转化作了一些探索,主要是从激发学生的内部心理机制为出发点,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尽量促使学生偶然出现的非智力方面的良好表现逐步成为稳定的心理品质。

  帮助这部分学生进步,觉得首要的环节是帮助他们克服“失败者心态”,激励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平时除了向学生反复阐述“天生我才必有用”外,作为班主任,自己还必须对每个学生抱有“天生其人必有才”的态度。如我班有一女生,基础很差,平时成绩在整个年级中都是倒数第一,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初一中考历史只有6分(班级平均分为69分),根本原因还在于她总是倒数,总认为自己不行,破罐子破摔,一点都不复习。针对这种情况,当时采取了热心帮她订正错误,分析原因,并为她订下目标,一起共同督促,经过努力,在大考中她得了12分(班级平均73分)虽未及格,但我仍在大考总结班会上公开表扬了她失败时不气馁,进步幅度大,目的在于激发其成功的欲望,激励其它同学树立信心、努力进龋对学生中出现的渴望成功的欲望还积极加以引导,促进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梯度,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有表现自已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看到自已的进步,看到自已的潜力,重新评价自已。如在课堂教学中,将一些选讲教材和一些内容简单的知识,大胆交给学生去准备和讲解,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师只在一边做好辅导、补充工作,并注意尽量给一些中等、中下等学生机会,结合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在大家面前显示自己的“博学”,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发现自我,获取信心。我班许铭同学的获奖作文“刊于1991.7黄山市《作文月刊》”《他出现在讲台上》就生动记叙了一位“武”学生小李,在当小老师后的变化和进步。对于初中生可根据其年龄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如抓住好胜心强、不甘落后的特点,把一些情况相似,学习状况不多的学生结成相对稳定的竞争对子,比较典型的是两个初一的留级复读生胡欣和陆韵,刚进我班的时候,成绩较差,结成竞争对子之后,在课堂提问、劳动及开展的活动中,尽量为他们两人提供均等机会,促使他们相互攀比,共同提高,最后两人在升学考试中分别以超过分数线5.5分和15分录取到省重点高中(屯溪一中)。

  其次,帮助这些学生进步,必要的条件是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即在班级管理中以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形成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如每天的读报课坚持花5分钟表扬同学中出现的好现象,社团活动中多举行诸如手抄报、钢笔字比赛等小活动;利用春游参观工厂等活动使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开拓视野;在家访、家长会中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并通过家长反馈给学生,以增添学生的自豪感等等。尽量去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之处,而对于成绩退步的同学,尽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如学生行动出现偏差,在公开场合也不批评,而是个别谈心,维护学生的自尊。总之,尽量在班级上营造大家都要进步的气氛,在学生遇挫折的时候,积极帮助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很可能成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实践中已被证明有很大的局限性,基础教育的趋势必然会走向素质教育(其实成功教育应属素质教育的范畴之内)。但现行的体制仍旧是“应试教育”,评价学生的依据最终仍以学习成绩为主,如何使学生既提高整体素质,又提高学习成绩,已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为学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不失为一个好的过渡方法。所谓智力背景,按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学校的智力生活气氛,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二是通过课外阅读和其他渠道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矗这儿指的是第二点,对于学习中等、中下等学生作用更为明显,因为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越来越繁杂、越来越灵活,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学习是越来越吃力、被动的,即使花了很多时间,认识也是肤浅的,学习很容易成为他们的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若在平时就注意通过教师的教学补充,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浏览等,从而获得大量与课本相关的知识,这时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能力的拓展是大有益处的。如初一主要以作文范文、小资料、小知识为主;初二以科普短文、科学家生平及一些新闻综述为主;初三则侧重学科的发展方向,边缘学科的介绍及一些科学之谜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为学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新知识时,由于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且这些课外知识由于多属百科全书式的科普知识。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宽,趣味性大。学生在这些课外知识的启发下,“心有灵犀一点通”,对所学的课本知识容易弄懂深化,并随着学习兴趣的增大,学生也比较乐意学,学得也较为轻松。这样也就相应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优化了学习的外部条件,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成绩。我班在三年中有12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各科竞赛奖励;升学考试中有23人达省重点高中分数线,这与平时为学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是分不开的。

  以上就是这三年来“成功教育”的尝试,当然它是建立在大量常规教育基础之上的。但“成功教育”注意调动学生心理机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比单纯主管学生,以成绩来刺激学习积极性的作法,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这三年来最大体会,同时也由于“成功教育”的尝试,而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树立了自信心,不断在“成功”的路上积极探索。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