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促进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探索与实践

来自网络 2009-07-17 15:35:2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内容摘要: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初期,他们主要通过亲身经历、重要他人、环境等获得自我意识。帮助小班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笔者的实践,介绍一些促进幼儿萌发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中心获得幼儿

  一、萌发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必要性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主体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独立性、主动性、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与支持性等性格特征。镜像研究⑴表明,自我意识的出现是在婴儿24个月以后。我国研究者对学前儿童的自我发展进行了协作研究后提出3—4岁幼儿是自我意识形成阶段,即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初期,他们主要通过亲身经历、重要他人、环境等获得自我意识。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帮助幼儿萌发积极自我意识的几种策略与方法

  1、在教学和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①建构有效的主题活动,了解个体自我与客体

  小班入园阶段是幼儿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环境的关键期。幼儿入园前在家中倍受呵护和关爱,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比较模糊。在幼儿园新生入园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不适现象:哭闹不止、神情紧张、坐立不安,有的甚至自由散漫、不受约束。

  对于小班特殊期的孩子,教师可以创设行之有效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对个体自我和客体有所了解。

  如,《我》:介绍我和我的家庭;认识自己的身体;《我的物品》:认识自己在幼儿园使用的物品;《我的朋友》:认识同伴及一起玩游戏;《我的幼儿园》:认识幼儿园、老师、医生、食堂的叔叔阿姨等。通过这些主题活动使他们认识自己,对自己与幼儿园的人、事物的关系建立初步的概念。与此同时,教师请幼儿将自己最喜爱的照片和玩具带到幼儿园来,使他的自我情感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悦纳周围的环境。

  ②抓住日常生活契机树立幼儿自信心

  由于家长过分溺爱,生活小事也一味包办代替,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非常琐碎,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相当多的时间,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对于小班孩子树立自信尤为重要。

  如,在进餐中,教师可以先给幼儿少盛一些饭,鼓励幼儿很快吃完,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你真能干,真棒!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后,幼儿马上会添第二碗饭。又如: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生活能力锻炼,在班级中可以开展“能干宝宝”评比活动:自己吃饭奖励红五角星、自己穿脱衣服奖励绿五角星、自己整理玩具奖励黄五角星。通过适当的鼓励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的五角星,久而久之,自信心也随之树立,自我意识会逐渐强化。

  2、在游戏交往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认识别人。

  小班幼儿对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只关心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而不能与他人协调角色分配,他们所处的是“自我中心状态”(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那么,如何设法改变这种自我中心状态,帮助幼儿合理分配角色,使自我主体与集体相互协调?

  开始游戏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幼儿互相协调分配角色,启发幼儿制定轮流交换角色的规则,让每个幼儿都能机会均等的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对于有谦让行为的幼儿以五角星、小红花等给予强化表扬,而对于特别“自我中心”,不能协调的幼儿则采取一些必要的“惩罚”,如取消他想得到的奖励(五角星、小红花),同时告诉他为什么得不到奖励,在下一次游戏角色分配前再提醒他争取得到想要的奖励。通过这样正反两方面的强化,有助于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明辨是非。

  在交往中,我还发现小班幼儿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什么都是我的,因此在同伴相处中常常出现一些纠纷。

  全托小班的阿伟正想拿玩具柜上的毛绒小熊玩,豆豆走到他跟前,一把夺过小熊,阿伟毫不示弱想夺回来,两人开始争抢玩具,边抢还边说:我的,我要玩的……。这样的事情在小班幼儿中屡见不鲜。在他们的意识中以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

  对于此类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移情教育法让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如:让幼儿体验玩具被抢走时的难过心情,遇到困难时焦急心情,分享同伴的快乐时的愉悦心情,从而,体验他人的感受,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3、在良好的环境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刚进入小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发生时期,他们通过镜映(looking—glassprocess)形成“镜像自我”(looking-glassself)的过程,即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对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非常重要。

  我发现,教师在表扬某个幼儿时,没得到表扬的幼儿则会认为自己不乖,很沮丧;教师在对一个幼儿做出亲热拥抱时,在边上的其他幼儿则也会要求教师抱抱,没有被抱的幼儿还会回家告诉父母说:老师不抱我,不喜欢我。因此,教师要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尽可能关爱每个幼儿,用亲切的微笑、和蔼的语言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老师最喜欢我。

  小六班的毛毛年龄偏小,开始来园时情绪不稳定、自理能力差,总是和集体“格格不入”。对于这些个别幼儿我进行了个案追踪。一开始,我总是找机会和他聊聊,摸摸他的小脸蛋儿。起初毛毛总是以审视的眼光注视我,一段时间后,我和毛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一看见我便会主动的向我问好,我便适时地表扬他,如:“毛毛真是有礼貌的好宝宝”、“毛毛吃饭真干净”,使他渐渐融入班集体中。耐人寻味的是,有时在毛毛面前一句赞扬的话会引起其他孩子的极大反应。有的孩子甚至跑到我的跟前对我说:我也是有礼貌的好宝宝、我也是”,一些孩子还亲热地抱住了我。

  孩子的行为表现说明他们非常需要借助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获得自我满足。反之,如果教师忽视给进步的幼儿予以表扬,那幼儿从中获得的就可能是较低的自我评价“我不聪明、我不行、我不是好孩子”。因此,教师的正面评价对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帮助小班幼儿萌发积极自我意识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帮助小班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的途径应来自家庭、幼儿园、社会各方面。

  1、幼儿园

  ①教师应尊重幼儿、相信幼儿,让他们每时每刻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认识。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及发展状况,提高自己的评价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鼓励,少批评,让幼儿在鼓励中健康成长。同时我认为,对于发展状况不同的幼儿应给予不同的关注。帮助个别胆小幼儿克服胆小、自卑心理尤为重要,帮助其找朋友,使他们建立良好的个体与群体关系,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②用多元智能的理论来建立多重评价标准。了解和发现每个幼儿都有不同与他人的长处和特点,使评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如:有的幼儿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但语言发展却不好,有的幼儿音乐天赋好而数学逻辑智能却不行,因此给予每个幼儿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③加强开展区域活动有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提高。在区域活动中,分层次制定目标,教师可以及时关注到幼儿目标完成的情况,给予鼓励、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幼儿则鼓励他们在下一次活动中继续努力。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师眼里应该没有完成不了目标的幼儿,这些幼儿通过第二次、第三次的活动一定会完成目标。

  ④建立幼儿成长记录袋。记录袋中是“我”的作品、“我”的活动记录,教师、家长、自我的评价。通过记录袋让幼儿体验自我的成功,形成初步的自我成就感。记录袋还能让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检查对每个幼儿的关注程度,及时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用自画像或照片创设“心情墙”、“心情角”,让幼儿“我不开心”、“我生气了”“我很高兴”的种种心情在那里流露、表现,教师亦可以借此了解幼儿心理,便于疏导。

  2、家庭

  ①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帮助幼儿形成积极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②教师经常和家长进行交流,帮助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通过交流、家园联系、家长观摩、家访等形式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表现,教师了解孩子在家表现,家园可以共同配合进行教育。

  ③正确评价孩子的行为。幼儿常常会以成人的评价去评价自我和他人,有些孩子说不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即使说出也是平时成人在表扬或批评他的。因此,家长要纵向地评价孩子,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予支持与鼓励,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3、社会交往

  幼儿是一个独立个体,同时又是一个社会人。虽然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尚处于发生发展阶段,影响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他人”多为家长、教师或同伴,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多参与社会交往。社会交往不仅会通过重要他人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而且对幼儿自我整合过程也有重要的作用,带幼儿(特别是中大班)走进社会中,参与社会、社区活动,使之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如: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开展我为社区服务、到超市购物,和福利院儿童联欢等活动都能让他们获得来自社会的信息,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幼儿构成协调的自我意识。

  附:

  一、幼儿个案:

  这是机关幼儿园小班的新生入园第一个月中,在教师的帮助下,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案例,在这里,只截取了一部分幼儿行为表现及教师的指导策略。

  情况分析:

  嘟嘟在班里年龄偏小,入园前曾上过4天托儿所,由于不合群,家人因心疼怕孩子吃亏而未坚持下去。入园以来,嘟嘟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很强,不愿意与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宁愿一个人缩在墙角。拒绝参加一切游戏活动,总以审视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动手能力弱,且不愿意学。

  行为观察及措施:

  片段一:第一周

  事件:入园的前几天,嘟嘟情绪相当低落,虽然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号啕大哭,但却不声不响地缩在墙角,一动也不动,任凭大小便解在裤子上,既不吃饭也不睡觉。

  分析:嘟的个性既内向又倔强,教师几次让他回座位,但都遭失败。以后,教师采取“软攻”,先带他到图书角,任由他看书(发现他很喜欢);中午不肯睡,也没有勉强他,而是坐在他的边上给他讲书上好听的故事,渐渐消除他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终于肯回座位坐下。

  片段二:第二周

  事件:通过前一周的接触,嘟嘟与老师之间已建立一点信任感。对集体生活有了一些适应,愿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去厕所解小便,吃饭时还会说:“嘟嘟要吃这个,不要喝汤了”。虽然始终不愿意自己动手,但还会自言自语“嘟是黄星宝宝”。

  分析:每天都是老师喂嘟吃饭,评吃饭能干的“黄星宝宝”总也轮不上,妈妈来接时会问:嘟今天是黄星宝宝吗?嘟有些羡慕别人,所以才会自言自语说自己是黄星宝宝。老师针对嘟的这种心理状态对他说:今天嘟要当“黄星宝宝”了,一半自己吃,一半老师喂。嘟开始自己吃了,吃得满天满地都是饭粒,终于当上了“黄星宝宝”,老师大大表扬了嘟,嘟自己吃饭的积极性也大了很多。

  片段三:第三周

  事件:已经玩过了好几次滑梯了,可嘟都不愿意玩。又玩滑梯了,老师对嘟说:滑梯多好玩呀,你去试试。嘟摇摇头不肯去。第二天又玩滑梯,嘟看见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也在一边手舞足蹈,却不敢上去。

  分析:由于家庭中过份的保护和他内向、胆小的个性,造成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不愿参加自以为害怕的活动,。其实,从他的行为外显看,心里还是很想玩的,应该让他尝试一次。老师抓住他的心理特点对他说:上去试试,真的很好玩。顺势把嘟抱上滑梯,嘟快要哭了,但还是滑下来了。还好,感觉并不是那么可怕。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又试了一次,又成功了,嘟尝到了奇妙的滋味。

  片段四:第四周

  事件:这些天,嘟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战胜了自己,敢玩滑梯了,和同伴玩得可起劲了,终于融入了集体之中。午睡了,老师到处找嘟,原来嘟在教室帮老师放凳子,老师表扬嘟,他越干越有劲,喜欢听老师的表扬,说明他有上进心和自信心了。

  评析:曾让老师担心不已的嘟变化很大,已经能开始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首先,老师采取尊重他的意愿的方式,允许他不入座、不午睡,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这些方法排除了嘟对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给予他安全感。其次,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采取激励、表扬的方法帮助嘟克服了胆怯心理,树立“我不怕,我能行、我喜欢”的想法,大胆参与集体活动,一步一步摆脱“自我中心”,树立了自信心。

  二、活动案例:促进小班幼儿萌发自我意识的系列活动

  小班幼儿开始经历从家庭到幼儿园的环境变迁,他们从家庭有限的人际交往活动转向更广泛更兴趣地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活动,以下系列活动的设计引导幼儿喜欢和同伴游戏,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巧,懂得一些集体规则,使之逐步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

  活动一:好听的名字

  目标:通过活动,使幼儿喜欢自己的名字,并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准备:布袋木偶小狗一只。

  过程:1、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教师手持布袋木偶小狗向小朋友问好,介绍自己的名字叫小花狗。

  2、教师以小花狗的口吻告诉幼儿,它的鼻子特别灵,只要闻一闻,就能猜出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小花狗闻闻幼儿,猜出三个幼儿的名字,并请这三个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大家为小花狗猜对了拍拍手。小花狗闻闻幼儿,故意说错两个幼儿的名字,请两个幼儿响亮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小花狗请全体幼儿教它。

  3、小花狗夸小朋友真能干,都知道自己好听的名字,小花狗就和谁亲亲。

  活动二:我带“小动物”去玩

  目的:愿意与同伴友好玩,不争先,一个挨着一个轮流玩。玩时能照顾好自己的“小动物”,不碰坏同伴的“小动物”。

  准备:每个幼儿一只哥哥姐姐送的自制“小动物”。

  过程:1、教师告诉幼儿:“小动物”想到操场上去玩,这么多小朋友和“小动物”一起玩,怎么玩才能玩得高兴。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

  2、请每个幼儿牵抱好自己的“小动物”,一个挨着一个走到操场上去玩。幼儿可以抱着自己的“小动物”滑滑梯,可以和同伴一起牵着“小动物”散步等,教师注意提醒幼儿遵守必要的规则。

  3、教师以“小动物”的口吻表扬不争先、一个挨着一个轮流玩的幼儿,表扬照顾好自己的“小动物”、不碰坏同伴“小动物”的小朋友。

  活动三:小小手印叠一起

  目标:让幼儿通过手印画,初步感受与好朋友合作画画的愉快。

  准备:装有浸各种颜料小毛巾的盆子若干只。

  过程:1、教师以小小手印握握手来引起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印手印的

  兴趣。

  2、两位教师当场示范印画,教师请一位幼儿做好朋友,教幼儿印画的步骤:伸出一只小手按在浸有颜料的小毛巾上,使手掌心和手指都沾有颜料,用力按在白纸上,不移动,放开小手,手印便印画好了。两个好朋友一个印好后另一个再印,两只小手印叠在一起,就像两个好朋友握握手。提醒幼儿保持衣服桌面干净,印画后即去洗手。

  3、幼儿先找好朋友,然后选自己喜欢的颜料印画。画好洗干净小手后,请小朋友说说哪只小手印是自己的,哪只小手印是好朋友的。

  延伸活动:请幼儿与好朋友一起说说两只小手印叠在一起像什么,教师根据幼儿说的添画几笔就成了一幅画。例:两只手印叠在一起可以像蝴蝶,交叉叠可以像小狗等,并可以剪下来布置教室。

  活动四:表达愿望

  目标:会使用人称代词:“我”,“你”,能用完整短句表达自己的愿望。

  准备:设置五个娃娃家,准备玩具、食品等给娃娃的礼物;幼儿常见的玩具、物品图片及玩具食品。

  过程:

  (一)游戏“给娃娃过生日”

  1、放录音:“祝你生日快乐”,告诉幼儿娃娃要过生日。

  2、逐一出现教师准备的礼物,请幼儿说是什么,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3、教师问:“你想送娃娃什么生日礼物?”

  4、送礼物。幼儿每人拿一件礼物到娃娃家送礼,送时要说:“我要把XX送给你”,“我送你XX”。要求幼儿用完整句子表达愿望。

  (二)游戏“买东西”

  1、教师扮演售货员,请幼儿来买食品、图片或玩具,买时讲清楚,我要买图片XXX或我要买XX。要求幼儿用完整句表达愿望。

  2、幼儿表达愿望完整清楚,发音正确,就可以买给他。

  3、教师可以提问题如:“你要买几张图片?你买这个想干什么……”要求幼儿回答。

  (三)日常对话

  1、在活动区游戏中,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表达自己的愿望。

  2、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条件启发幼儿交谈。教师保证每天跟几个幼儿谈话。

  3、每天留几分钟时间让幼儿自己说话,如:早饭前说说自己在家里的事;昨晚看什么电视了;午饭前说自己喜欢什么事,想干什么等。教师启发幼儿谈话内容,注意指导幼儿要语意清楚的交谈。

  参考书目:

  1.《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刘金花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儿童社会性发展》张文新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儿童精神哲学》刘晓东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儿童心理学》让·皮亚杰、B·英海尔德

  商务印书馆

  5.《学前教育研究》2001/6

  ------------------------------------------

  ⑴早在十八、十九世纪就有人开始研究自我意识的发生,到了二十世纪,有关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实验研究最著名的是:阿姆斯特丹(B.Amsterdam,1972、Dixon,1975)、刘易斯(Lewis,1979)等人的“红点测验”的镜象研究.研究表明24个月以上的婴儿几乎都会利用镜中映像去抹掉不属于自己的“红点”。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