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幼儿珠心算教学”过程中的启迪和思考
脑科学家的研究证明:“最理想的人,是那种恰到好处的把握了左右脑平衡使用的平衡型人”。珠心算教学能开发幼儿的全脑功能,呈现出人类少有的多点兴奋,相互交织的奇观,从而促进人脑功能全面发展,对脑发育期的幼儿进行教育将受益终生。通过一学期的珠心算教学,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特点,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施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得到了深深地启迪,取得了显著成绩,下面我把自己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收获呈现给广大幼教同仁们,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投身到幼儿珠心算教学研究行列中来吧!
一、利用珠心算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喜自爱中来”,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由于算盘不仅是学具、算具对幼儿看来它又是玩具,在教学过程中边打边看、边玩,动作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十分投入,改变了以往上计算课那种老师灌注乏味、沉闷的气氛。比如:在“认识算盘”教学中,首先以谜语的行式导入来激发幼儿认识算盘的兴趣,其次是以“珠子姑娘”的故事引出幼儿了解算盘的特征和功用,最后通过边拨、边听、边玩的方式使幼儿掌握珠子与数的关系,结尾以一首儿歌“算盘算盘我爱你”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二、利用珠心算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的自控力很差,不能长时间集于一点,而珠心算的学习要求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且时间较长,在动手操作看数拨珠中,锻炼幼儿眼快、手快。看不清、手不快是提不高运算速度和质量的。在听数心算过程中更是锻炼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幼儿所追求的是不仅速度快,而且要质量高,长期的训练能逐步养成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刻苦奋进的精神和坚强的性格。比如:在“认识5”教学中,我班有一个小男孩是典型的好动者,课堂上坚持不到2分钟就会动起来影响别人。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我首先出示“秤”这个实物,请他来找“5”象秤里边的哪一部分,结果他一会儿说出来了“5”象秤钩,接着我拿出1、2、3、4、5的珠图请他来找“5”的珠图,他一会儿就拿出来了,老师说:“今天他表现得不错,我奖励他一个五角星好吗?”大家齐声说:“好!”他笑了,大家为他鼓起掌来。从那以后,他的学习习惯改变了许多,在课堂上动的次数明显的减少,这就是珠心算教学独特的魅力所在。
三、通过珠心算教学,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珠心算过程直观、形象,有助于帮助幼儿在运用对比或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综合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过程中加强理解,提高兴趣,增强信心,从而在计算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算盘作为记数的工具和运算的模具,它有利于幼儿形成数的概念,理解算理。如:在”4+1”教学中,要靠老师空讲,幼儿很难理解算理,不能准确应用,而借助算盘就容易多了。教幼儿拨珠的方法是先拨入4,下珠不够加,(想:4、1的凑数是5),于是就拨下5,拨去4。小朋友们很快掌握了拨珠方法,从而学会了心算4+1=5。通过动手拨珠操作,易于讲清算理,这种教学过程简易,具有直观形象操作与思维活动相结合的特点,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四、珠心算教学以整合教育观渗透各科教学
现代教学观已越来越重视各门学科的联系与整合,珠心算教学同样也不能闭门造车,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学习热情,感受学习乐趣,就有必要在每个活动中渗透语言、艺术、健康、数学等各门学科的知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如:学习看珠“认识6”教学,首先我以一首浅显、有趣的儿歌引入幼儿看珠、拨珠、全盘练习拨入6拨去6(公园里真热闹,来了6只小羊、6只小鸭子、6只小猴子......天黑了,6只小羊、6只小猴子、6只小鸭子都快乐的回家了),然后引导幼儿观察6象什么,在纸上画出来,最后请幼儿自己上台来讲评画的意思。幼儿在说说、动动、快乐游戏中,轻松的理解了盘上珠子与数字的关系,既愉悦了心情,又主动的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对珠心算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五、珠心算教学应注重对弱视群体的关爱
无庸质疑,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与年龄大小成反比例的。现代教育观认为,应该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从而给予充分的关爱,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提高。比如:我班有一个刚从乡下转来的幼儿,无论是行为习惯上,还是完成各科作业上都不如其他孩子,另人头疼的是只要老师叫他做数学作业,他就向同桌抄习,甚至影响他人独立思考。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把他叫到一边来,给他单独辅导:看拨“3+4”的拨珠方法是先拨入3,下珠不够加,想4的朋友是6,然后拨上6的动作,他看了过后说:“老师,我记住了”于是还没有等我回话他就跑到位子上在认真的做作业了。从那以后,他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家长也觉得自己的孩子进步了很多。
实践证明:珠心算教学在提高幼儿计算水平的同时,使幼儿在知识、思维、技能、品行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我们实验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发挥珠心算的启智功能,使幼儿更聪明,促进幼儿身心合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