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浅谈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乐观心态培养和兴趣发掘

来自网络 2009-07-17 16:50:36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儒家思想强调:观,思,明,学,行。也就是先观察,后思考,明白,学习以后就开始行动。我认为儒家这一思想原则同样适合解决教育问题,特别是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从出生到学龄期的孩子的成长主要体现于思维观念的形成和兴趣爱好的拓展,也就是大家所认可的非智力因素的良性成长和培养。所以在此期间,家庭教育的主角(既指父母)应该通过观,思,明,学,行这几个步骤对家庭教育做一个合理的计划,将教育的核心尽量放在培养孩子思维观念和兴趣这两点上。为更好得做好这点,采用“广范围接触型”教育和“留心发掘兴趣型”教育不禁成为了最好的方法。

  在“广范围接触”的指导模式下,孩子自然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事物,在此阶段,他们不会对任何方面做细致研究学习,而仅仅是处于一种好奇求新的状态。对于孩子们而言,此时积木有趣,橡皮泥同样有趣,变形金刚好玩,洋娃娃同样好玩。此时教育的“浅”和“广”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错误的发生率,这就好比让一个孩子做1到100之内的加减运算,他做错的几率远远比让他做100-200之间加减运算的几率低,他对看10本书的彩图和目录的兴趣远远比仔细看一本书内容的兴趣大一样。正是这种错误的减低和兴趣的增大有效避免了对孩子心灵的打击,减少了他们的挫败感,从而使他们慢慢形成对以后学习的积极乐观态度。达尔文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此外,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一部分,无可避免得在其他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兴趣,性格,抱负,世界观,信念等的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优秀个体因素对整体的积极影响无疑和生物中所强调的“整体共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这种儿童早期的乐观积极学习态度一旦带动了整个教育过程中其他的非智力因素的有利发展,这些非智力因素便会发挥他们非凡的作用。因为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意志,兴趣,性格,抱负,世界观,信念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除此之外,给孩子接触大范围事物的机会也就等于给了他们更多的渠道去发现到底在这些事物中他更喜欢更擅长哪一类。当然,在这个阶段他们所归结给自己的爱好并不能完全决定以后他所适合从事的深入学习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种早期的倾向一旦和父母在此后的良好教育相配合得当,便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孩子未来的,他也具有研究潜力的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周围的事物帮孩子们自己去发现“我能行”,“我哪点最行”,“我哪点更行”。一旦孩子找出了这三个问题的满意答案,他的“自我发现”的过程就可以算成功结束了。这种早期自我强项的发现无疑可以称之为教育大楼的奠基石。我们试想,如果海伦.凯特在她成长的早期没能接触那么多的事物,包括对她发音有着里程碑作用的水龙头,她就不会发出“WATER”这个她生命中的第一个单词,当然也就不会成为后来对聋哑孩子有特殊贡献的教育专家。如果美国爵士音乐大师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小时侯没有经历过为了生计而四处卖唱的生活,他也就永远无法发觉他在爵士乐方面的天赋,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家喻户晓的爵士音乐家。如果中国体坛名将邓亚萍小时侯不是因为父母的爱好而接触了乒乓球,她就永远不会主动去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潜力,也就不可能成为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了。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抱怨说如果当初他们有机会怎么怎么样,现在他就能怎么怎么样。当我们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孩子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家庭初级教育呢?说不定如果当时家长真象孩子们所说的那样怎么怎么样,怎么给了他合适的机会,他现在就真有可能成为怎么怎么优秀的人了。

  “广范围接触”型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引导孩子的态度和激发孩子早期的兴趣。如果真正做好了这两点,便达到了它所期望的效果,早期家庭教育也部分完成了教育事业的前期使命。所以,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绝对是早期家庭教育的核心。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之为兴趣。所以,为顺利做好以后的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应着重发现并配合孩子的兴趣。

  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是有益的。”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婴儿潜在天赋的信号,就能发现婴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他们的潜在天赋得以发展。比如说,对音乐有特别潜意识的幼儿听到音乐会传送出与音乐节拍相吻合的肢体语言,对语言有独特灵性的孩子对语言和声音的感知度优与别的孩子,当他们听到某种声音的时候会不禁模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灵敏度的孩子也会有与之相应的反应。当家庭在这段婴幼儿时期很好得发现了自己孩子优与其他孩子,就可以采用良好的方法去诱发其相应的兴趣,从而逐渐将孩子培养成为在他兴趣范围内的良材。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这种“内在潜力”的发现,并且按照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美国宾夕法尼亚雷蒙特儿童中心蒙特梭利学校指出,儿童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着一定的敏感时期,也就是说潜在兴趣时期。这种潜在兴趣时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儿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潜在兴趣所打下的基础上的。当孩子处于某个潜在兴趣时期时,他会产生一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的时候,孩子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达满足需求和过了这段时期的相应潜在兴趣。而我认为这段时期就是家长教育的关键期。

  那么,家长究竟应该怎样利用这段关键期对孩子进行教育呢?家长应该了解,一般说来孩子的潜在兴趣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能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了解事物,熟悉环境。3岁前,孩子通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却更能通过具体感官判断环境中的事物。此时家长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去感受身边事物,尤其是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在不具危险,不侵犯他人他物的前提下,家长应该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2,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语言敏感期,幼儿在此时特别容易学习母语是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家庭教育此时应该多引导孩子们说,多让他们说。

  3,秩序敏感期(2-4岁)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表现在对生活习惯,顺序性,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一旦他们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孩子们便会无从适应,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哭泣,害怕,甚至发脾气。家庭教育此时如果能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孩子便“有了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们在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构建。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往往容易忽视周遍细小的事物,但孩子去能捕捉到其中的乐趣,所以,当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着某件衣服上的图案感兴趣的时候,便是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父母应该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集体生活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该和孩子建立明确的日常理解,生活规范,使其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好奇期(3.5-4.5岁)

  孩子一般在这个时候会对书写产生特别的爱好。那么这个时候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写,只要是他们喜欢的都可以写,以便对他们以后的,以文字为媒介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8,阅读好奇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和阅读的兴趣和敏感时期虽然来得较迟,但如果他们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的敏感期内得大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以选择一些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环境,使孩子成为一个爱书写爱阅读知识渊博的人。

  9,文化敏感期(6-9岁)

  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象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家庭教育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如果家长能将以上的九个时期孩子的特性完全考虑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里面去,研制合适的办法去配合孩子的成长发展,严格做到“留心发掘兴趣”并开发兴趣,就一定能完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应该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熏陶孩子性格,发掘孩子兴趣的良好熔炉。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