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幼教网

全国站
幼教网

经验园长的“课程三级管理”

来自网络 2009-07-29 19:15:40

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一、我园构想“课程三级管理”的基本理念

  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改提出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新理念,让我园坚定了“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尊重每个幼儿的差异和个性”的教育理念。我园尝试着通过课程管理的改革,实施以“幼儿为本”“班级个性”与“量身定制”为特点的课程,畅通课程管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互动”的实践渠道,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园互动”的全方位课程管理,充分地挖掘多种课程资源。因此,我园构想与实践了“课程三级管理”的模式,使幼儿园课程管理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具体来说,“课程三级管理”是指在园级、年级和班级三个层面进行课程管理:

  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其核心是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把重点从“行政审视”与“制度框架”的约束方面转变到“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鼓励与关怀上,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具有人文特点的管理机制,为“二期课改”的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提供行政保障。

  年级组是教师进行课程实施、策略研究和资源分享的共同体,是引导教师将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平台。这个层面的课程管理,主要是对课程实施中一些共性化问题的互动式探讨,使教师在质疑、交流和碰撞中形成新思想和新经验,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更多地体现在根据每个班级幼儿发展的特点与实际需求,教师自主地、创造性地管理课程。教师从既定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反思者与批判者。课程管理下放到班级的实施过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遵循课程方案的过程,也是突显教师和幼儿的个性化与创造力的生动过程。

  二、我园开展“课程三级管理”的探索实践

  实施“课程三级管理”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了各个层面在课程管理上的责任和任务。园级层面,负责引领课程理念,拓展教育资源,营造过程管理氛围;年级层面,主要是开展案例研究,进行课程开发,并及时建立信息分享机制;班级层面,要求进行幼儿行为观察、生成活动的探索、教育适效性的调控和活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课程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赋予年级与班级层面与之相适应的职权,年级层面还具有一部份评价和分配权。

  (一)园级层面的课程管理实践

  由园长、保教助理、教研组长等人员组成课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反馈、调整和评价等,负责课程框架的构建、内容的拓展、实施的研究和师资的培训等,更重要的是调整和完善课程管理的各类机制。

  1.“全程管理”的互动机制

  “全程管理”的互动机制主要包括:研究上的互动,如运用既成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探讨教师生成的具有共性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互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制度上的互动,不断调整、完善与课改相适应的制度,如听课制度、带教制度、课题申报管理制度等,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确保和教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使硬性的制度充满着人文关怀;教师自主发展上的互动,搭建“开放、共享、创新”的互动平台,如邀请非本单位的教育资源来激活园内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性劳动,开拓教师的视野,展示一个完整的教育新世界,也可以让园内一些有经验、有成效、有创意的教师参与或设计各级各类示范、讲座、带教等活动,以这些来激活院内教师、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性劳动,可以让教师员工感到身边有榜样,克服畏难情绪及思维惰性;多方资源的互动,幼儿园参与社区文明的签约,参加社区的环保、健康、尊老敬老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形成社区、基地、家庭、幼儿园为一体的资源互动,使多方资源达到高度的融合。

  2.“全员参与”的考核奖励机制

  为了使教师考评的内容和考核标准体现出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反映出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我们尝试着把教师的教育环境创设、教学的互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及师生关系都列入考评范畴,作为考核的内容,并将考察和评价置于开放的系统中。每学期考评包含四个方面:学期述职、组室评价、家长反馈和考评组综合评定。另一方面,在考核机制上,我们对传统的考评制度进行改革,把原来对教师考核以惩罚居多、以减法为主的条文改成“对在工作中敢于创新有特色的教师、对全园课改有启示的教师,在考核中进行奖励”的加法制度,以鼓励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

  3.“因需配置”的保障机制

  我们的保障机制主要针对人员和物资上的保障,如为了保障信息化的资源配置保障,我们为每个年级组都配置了摄像机,为每位教师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每个班级都有数码相机、实物投影仪,让教师可以随时捕捉孩子瞬间的活动,并每班配备电话,便于家园沟通。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栏目推荐
首页 导航